1. 农药定义及作用
根据《中国农药百科全书•农药卷》的定义,农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的统称。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方面的药剂。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用于防治有害生物、应对突发性病虫草害、调节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品质,在保证农业丰收、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农药分类
农药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通常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农药按原料来源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的原料为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生物农药的原料为生物活体或其代谢物。目前化学农药是农药工业中的主体。
(2)农药按防治对象和用途大致可分为五类:
①除草剂:用来防除农田、林地杂草或有害植物的药剂。
②杀菌剂:用来防治因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药剂。
③杀虫剂:用来防治害虫的药剂,包括用来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杀线虫剂。
④植物生长调节剂:用来促进或抑制农林作物生长发育的药剂。
⑤其他类:杀鼠剂、卫生杀虫剂等。
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在农药市场份额中占了绝大部分比重。
(3)农药按能否直接施用一般分为原药和制剂。
原药是以石油化工等相关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技术和工艺生产或生物工程而得到的农药,一般不能直接施用。农药原药在病、虫、草害的防治中起主要作用,是农药产品的有效成份。
在原药的基础上,加上分散剂和助溶剂等原辅料,加工生产出制剂产品,制剂可直接应用到农业生产。
3. 农药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化学农药行业属于精细化工产业,其上游为石油化工原料行业,下游为农林牧业及卫生领域。相对而言,下游对化学农药的需求呈刚性,波动较小,而上游石油化工行业价格波动较为剧烈,对农药行业的利润影响较大。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农药行业市场研究及未来发展前景评估报告》
就化学农药行业本身的产业链而言,可分为农药研发、中间体合成、农药原药制造、农药制剂制造、农药销售等环节。跨国农药公司在产品研发和市场销售占有明显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农药企业处于“跟随者”的位置,主要生产销售专利过期后的农药产品。
4. 农药行业特点
(1)季节性。受农业生产季节性的影响,农药的生产和消费也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从我国的情况看,一般而言,每年的上半年是农药生产的高峰期,3~9月是农药使用和销售的高峰期。但随着反季节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提前储备营销等原因,农药销售的季节性渐趋不明显。
(2)地域性。不同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使不同地区种植结构呈现差异,发生的病、虫、草害种类及危害程度也会不同,因而产生对农药品种的不同需求,使农药的生产和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从我国情况来看,南方农药市场以杀虫剂、杀菌剂为主,而北方农药市场则以除草剂为主。
(3)周期性。农药产品的需求增速与 GDP 增速相关性不大,但极端气候和天气(如连续干旱或降雨)影响农药市场的需求,从而使农药行业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一般而言,农药行业中杀虫剂波动最大,除草剂稍小,杀菌剂波动最小。
(4)品种多、针对性强。整个农药市场是由数量众多的单个品种细分市场组成,目前已开发并使用的农药原药达 600 余个。由于每种农药作用机理不同,每个农药品种的功效都有较强的针对性。


2025-2031年中国农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农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共十章,包含农药行业细分产品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农药产业链代表性企业案例研究,中国农药行业市场及投资策略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