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浙江航运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浙江省提出 “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运输,加快建设港航强省”战略,浙江省交通厅组织了航运业发展调研课题组,采取走访、座谈会等形式,并先后到省内外考察、调研,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本调研报告。

  浙江省航运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航运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总体发展水平跃居全国前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并予解决。

  1.航运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航运企业总量已具一定规模。据调查,到2007年底,全省共有从事水路运输及辅助业务的企业1254家,其中从事水路运输业务的企业580家、代理等辅助性业务的企业674家。从事水路运输业务的企业中,从事国内海运的370家、国际海运的25家、内河运输的209家;从事水路运输代理等辅助性业务的企业中,从事国内水路运输代理等辅助性业务的227家、国际海运辅助性业务的企业423家。合计总资产505亿元,资产净值240亿元,年营业收入190亿元、利润40亿元、缴纳营业税7亿元、缴纳所得税8亿元,从业人员11万人。

  运力和运量快速增长。2002年到2007年,全省货运船舶从550万载重吨发展到1185万载重吨,居全国第三位,年均增长15.8%;客运船舶从5.98万客位发展到7.07万客位,增加18%,年均增长3.4%;货运量从2.46亿吨发展到5.11亿吨,增加1.08倍,年均增长15.7%;货物周转量从1092亿吨公里发展到4132亿吨公里,增加2.78倍,年均增长30.5%;客运量从2122万人发展到3164万人,增加49%,年均增长8.3%。其中:海运企业货运船舶从343万载重吨发展到894万载重吨,增加1.6倍,年均增长21.1%,海运船队规模居全国第一位;货运量从0.83亿吨发展到2.62吨,增加2.16倍,年均增长25.8%;货物周转量从913亿吨公里发展到3796亿吨公里,增加3.16倍,年均增长33%。内河运输企业货运船舶从232万载重吨发展到306万载重吨,增加32%,年均增长5.7%;货运量从1.62亿吨发展到2.5亿吨,增加54%,年均增长9.1%;货物周转量从180亿吨公里发展到337亿吨公里,增加87%,年均增长13.4%。

  发展质量逐步提升。2002年到2007年沿海货运船舶平均吨位从1286吨发展到了2675吨,增加1.08倍,年均增加15%;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从67吨发展到了144吨,增加1.1倍,年均增长16.5%。船舶大型化直接带来油耗和经营成本的降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2007年全省海运船舶平均油耗比2002年下降33%,年均降幅达8%。

  法制环境不断改善。2003年1月1日《浙江省水路运输管理条理》正式生效,此后又陆续出台实施《浙江省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等11个配套的规范性文件,执法队伍素质也不断提高,为规范水路运输市场、促进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2.浙江省航运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浙江省水路运输业在快速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营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浙江省最大的三家海运企业(浙江远洋、浙江海总、宁波海运)的运力规模都不到百万吨,其余海运企业平均每家所经营的运力不到2万吨。同时,航运业务相对单一,主要经营沿海电煤运输,经营方式多采用自有船舶运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内河经营主体中,个体运输户占绝大多数,全省内河货运运力的三分之二以上是个体运输船舶。

  运力结构不尽合理。目前,货运船舶以散货船为主,特种运输船舶很少,集装箱船舶处于空白。如2007年底,海运船舶平均吨位2675载重吨,为全国海运运力平均吨位的一半还不到,全省共有国际航线(全部为近洋航线)集装箱船10艘、5303TEU,单船平均箱位仅530TEU。内河运输船舶平均吨位只为全国的一半,为135载重吨。特种运输船舶运力占全省内河货运船舶运力总量的比例仅为1.4%。

  企业融资困难。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航运业需要巨额的资金。目前一艘10万吨级的散货船,国内市场价格在4亿元人民币以上,全省航运企业没有一家有如此巨额的自有资金,只有走融资的路子。资金短缺成为限制全省航运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船员素质偏低。随着运力规模的迅速扩大,船员需求急剧上升。2007年,全省共有持证上岗船员75741名,相对于迅速膨胀的运力规模仍有明显的差距。船员需求的巨大缺口,导致了船员的无序流动,给航运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困扰,也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航运相关产业发展仍待规范。航运业的发展也对与其相配套的航运服务企业和辅助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省的船代、货代、无船承运等行业仍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企业小、散、乱的特点明显,还不能给予航运企业的发展应有的支撑。同时,企业间低价竞争情况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原因:一是对航运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地方政府没有航运业发展规划;二是对航运业发展的统筹协调不够,重陆轻水的指导思想长期难以改变,对航运业的发展缺少扶持政策,特别是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不少兄弟省、市探索了很多很好的做法。如重庆市用财政资金注入三峡库区产业信用担保公司,专门为航运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河北省出台银企合作有关政策,而浙江省至今没有出台航运企业融资方面的优惠政策;三是航运立法相对滞后,行政管理不适应发展需要。

  航运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在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航运业扮演了重要角色。而随着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要素制约的加剧,航运业的重大作用和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1.发展航运业是全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保障

  2007年全省煤、油、粮等重点物资消耗量分别为1.3亿吨、1977万吨和1856万吨,其中,通过航运运送的分别达8501万吨、1124万吨和443万吨,分别占65%、57%和24%;在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中,航运分别占33%和83%;今年雪灾中全省航运企业集中运力紧急抢运煤炭304万吨,这是其它运输方式难以做到的。可以说,没有航运业的发展,也就没有全省国民经济健康安全运行。

  2.发展航运业是浙江省发展外贸、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外贸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2007年全省外贸运输总量为1000万吨,其中95%由航运承担,航运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3.发展航运业是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优化的需要

  港口发展具有产业集聚的作用,可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极易形成区域性的产业带,加快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合理布局。发展航运业为浙江省构筑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三大产业带提供了有力支撑,并直接带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仅2005年全省船舶工业年造船完工量约200万载重吨,产值185亿元,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1.38%。

  4.发展航运业有利于浙江发展过程中要素制约的突破

  航运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对破解资源和环境难题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运能大,一条四级航道的年通过量相当于3条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或者是一条铁路干线的总运量;二是投资省,如杭嘉湖干线航道建设平均造价为1000万元/公里,而宣杭铁路复线达1522万元/公里;三是占地少,一公里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占地约130亩,一公里复线铁路占地约40亩,而航道改造占地仅为每公里19亩;四是航运能耗小、污染轻,内河、铁路和公路运输的单位能耗比为1:1.3:3.2;五是成本低运价廉,从杭州运钢材至上海,公路需45~55元/吨,而水路仅需14~15元/吨。以长湖申线为例,2006年货运量8972万吨,相比公路可节约运输成本84亿元。

  发展航运业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发展航运业对全省的经济社会全局意义重大,而另一方面,航运业的现状显然难以满足需求、特别是未来的发展需求。为此,就下一步发展航运业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目标任务提出如下建议:

  1.指导思想

  贯彻“两创”总战略和“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落实交通“三大建设”和“港航强省”建设的各项举措,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优化政策环境,加快人才培养,引导全省航运业的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和船舶运输结构的优化提升,增强企业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竞争能力,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2.发展方向

  鼓励调整企业结构、经营结构、运力结构,促进企业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做大、做优、做强,服务于经济社会大局。

  沿海运输市场。大力发展集装箱、散装化学品、液化气及石油天然气等运输市场,进一步拓展煤炭、石油及其制品市场,密切关注并积极争取试点浙台间两岸三地运输。

  内河运输市场。在巩固干散货运输的基础上,重点开拓石油及其制品和集装箱运输市场,包括内河集装箱运输、江(河)海直达运输两个领域。

  国际运输市场。在继续扩大粮食、木材、非金属矿石等散杂货运输市场,争取进入原油、铁矿石进口运输领域。

  3.发展目标

  企业结构。到2012年,形成以运力规模超百万吨的航运企业为龙头、20万吨以上的企业为骨干的经营主体结构;到2020年,形成以运力规模在500百万吨左右的航运企业为龙头、百万吨左右的企业为骨干的经营主体结构。

  运力结构。到2012年,运力总规模达到1600万载重吨,形成大吨位散货运输船舶、油品运输船舶和内河标准化运输船舶占主导地位的运力结构,平均吨位达到4000吨(海运船舶)和200吨(杭嘉湖内河船舶);到2020年,运力总规模达到2700万载重吨,形成与内河航道结构、港口码头结构相匹配,与运输需求相适应,船舶技术先进的运力结构,平均船龄不超过10年,船舶平均吨位达到7000吨(海运船舶)和400吨(杭嘉湖内河船舶);在船舶油耗方面,力争做到2012年内河运输船舶比2007年下降8%,沿海运输船舶下降10%。

  船员队伍。加大对船员培养的投入,到2012年,全省累计船员培养规模达6000人;到2020年,累计达16000人,建立一支符合航运业发展需求的船员队伍;完善法规制度,规范对船员市场的监管,杜绝船员无序流动的现象发生。

  航运服务业。通过一段时间努力,船代、货代、无船承运等配套的航运服务业和辅助业基本完善,市场秩序基本规范。与此同时,建设集港口通关、航运服务、物流信息、船舶经纪、金融保险服务等于一体,具有政府管理服务、港航及关联企业集聚运营、信息集散等功能的航运服务集聚区,吸引国内航运企业及航运服务企业到浙江省落户,加快形成和提升我省在航运服务业的竞争力。

  法制建设。努力推进航运法规的完善,建设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航运法规标准、政策、体系,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素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市场经营环境有较大改善。到2020年,全省航运业进入“适度超前”阶段,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经济、更可靠的高层次运输供给,实现航运业与本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措施和建议

  为实现以上目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提高对航运业重大意义的认识,强化对航运业的服务与扶持,引导企业更新管理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人才培养、提升竞争能力,使航运企业在提高效益与实力的基础上,有效地承担起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安全运行的重大责任。

  一是各级政府要制订本地区航运业发展规划,并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并组织实施。

  二是各级政府和部门在给下级的年度考核中,要将航运业发展的年度指标分解落实到考核目标中,严格实施考核。

  三是出台新政策,创造航运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建议省财政安排5000万/年,用于运力结构的调整、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方式的转变、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浙江省交通厅要用好现有技改补助资金;市县政府也要设立当地扶持航运业发展财政补助资金。

  ——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在地方税中对航运企业新建的大吨位运输船舶和特种运输船舶三年内免征所得税。

  ——从政策上支持浙江航运企业承运我省货源。省级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以及企业集团要积极支持浙江航运企业承担运输任务,提高我省运力承运进出浙江货物的比重。

  ——开展银企合作,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设立或合作设立省级航运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引导、促进银企合作,形成良好的航运企业贷款融资渠道和环境。

  ——重视人才培养,建设船员队伍。依靠省内大专院校,进行航运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船员的培养。对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要在经费上给予支持,政策上适当倾斜。

  ——完善法规,依法管理。修订《浙江省水路运输管理条理》和配套的规范性文件,为规范水路运输市场、促进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是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的经营理念。努力提升企业层次,发展成为经营方式先进、运力结构合理、专业人才齐全的现代企业;积极拓展国际航运业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采取租船经营的方式,抓住市场繁荣期的机遇,迅速做强主业;与水上运输相关的港口、货主精诚合作,建立起船、港、货等利益共同体或战略伙伴关系;鼓励企业重视培养、引进,特别是高级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船长和高级船员;组建航运联盟,创造合作联营、资源合理配置平台,形成单个企业无法具备的竞争力;着力改变航运相关产业小、散、乱状况。

  五是引导航海、港口协会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建设行业自律机制、为经营者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服务和经营指导、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