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经济情况回顾及2019年经济增速继续回落的压力分析预测【图】

    一、2018年我国经济情况分析

    (一)、我国GDP增速情况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增速较2016年增加0.2个百分点。这是我国GDP总量首次登上80万亿元的门槛,也是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国民总收入825016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2017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32.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9.1%。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2017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转型发展的态势逐渐稳固,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一大步。

    我国经济增速延续相对平缓走向,但每年仍以超过6.5%的速度增长,仍属中高速增长。分季度看,2017年第一至四季度GDP增速分别为6.9%、6.9%、6.8%、6.8%,与前几年相比增速曲线有所起伏。

2013~2017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增速(单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市场监测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从地方数据看,2017年31个省市区中,仅有云南、四川、陕西、湖南、浙江、山西、上海、黑龙江、辽宁9个省GDP增速高于2016年的增速,其余22个省市区GDP增速低于2016年的增速。

    与2017年全国GDP增速相比,贵州、西藏、云南、重庆、江西、安徽、福建、四川、陕西、湖南、宁夏等在内的22个省市GDP增速超过了全国水平,其中有20个省份增速超过了7%,山西和海南增速为7%。上海GDP增速与全国持平。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天津、甘肃8地低于全国GDP增速,天津、甘肃全年的GDP增速仅为3.6%,并列垫底。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稳增

    在产业结构方面,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
从占比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较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延续持续下降的态势。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与上年持平。

    近十年数据看,2012年及之前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一直保持在45%以上,但整体呈现下降走势,2016年跌破40%,为39.8%,2017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略有回升。

    与之相对应,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处于稳步增长状态,10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2012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均为45.3%,随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并呈现稳增趋势。

    2017年第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_当季值70084.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_累计值70084.4亿元。

    2017年第二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_当季值83128.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_累计值153212.9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_当季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第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_当季值85232.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_累计值238445.9亿元。

    2017年第四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_当季值9617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_累计值334622.6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第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_当季值7745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_累计值77451.3亿元。

    2018年第二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_当季值9184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_累计值169298.5亿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

    中国1至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今年迄今)同比 5.9%,预期 5.8%,前值 5.7%。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连续三个月回升,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4%,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同比增长3.7%,增速与1-10月份持平。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78432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较1-10月回落0.1个百分点。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 农户)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分产业看,2017年第一产业投资20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第二产业投资235751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投资375040亿元,增长9.5%。

    从三产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看,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为59.4%;第一产业投资占比增加0.1百分点,为3.3%;第二产业投资占比则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为37.3%。

    从近十年占比数据也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在逐渐增加,第二产业投资占比在下降,但从绝对值看当然都是增长态势。

2008~2017年三产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不含农户)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第一产业投资21285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227817亿元,增长6.2%,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360165亿元,增长5.6%,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4%,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8.6%,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9.5%,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8.8%,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3.7%,增速与1-10月份持平。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下降4.4%,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4%,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8.5%,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4.5%,降幅收窄2.5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与1-10月份持平;中部地区投资增长10%,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长3.9%,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增长0.7%,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6.3%,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下降6.1%,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外商投资增长6.1%,增速与1-10月份持平。

    (四)、制造业投资增速低位回升至4.8%,基础设施投资增19.0%

    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较大的三个行业。2017年,制造业投资193616亿元,增长4.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0.7%,比上年同期降低0.8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投资、技改投资增长较快,分别达到17%和16%;高耗能行业投资低速增长,石化、冶金、建材等分别增长-2.3%、0.1%和1.6%,较2016年下降了1.3、0.8和0.5个百分点。

造业投资、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基建仍是拖累,制造业投资持续扩张。2018年以来,制造业投资持续扩张。在前期报告《为何扩张,空间多大?——基于产能缺口的制造业投资扩张逻辑与稳态水平》中已经提示:这一轮制造业投资扩张,主因企业产能利用率处于高位,必须维持一定的产能扩张力度。而地产投资仍有较强韧性,基建投资四季度有望回升,带动经济短期企稳。

制造业增速小幅回落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工业生产增速略升。8月工业增加值增长6.1%,较7月略升0.1个百分点。这与高频数据的走势有所背离,但与PMI的超预期吻合。这可能与耗能较低的行业增长较快有关,8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8%,较7月加快2.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1%,较7月加快2个百分点。三大类行业中,采矿业增长2%,较7月回升0.7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较7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公用事业增长9.9%,改善0.9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有色、计算机、运输设备、化学原料及制品等回升;汽车、电气机械、橡胶塑料、专用和通用设备等回落。从主要产品来看,8月原煤、原油、水泥、发电等生产加快,乙烯、粗钢、汽车、有色等生产放缓。季调后的8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52%,较7月有所改善。从9月以来的高频数据来看,预计9月工业生产增长6%。

8月工业生产增速略升,季调环比有所改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基建仍未发力,制造业投资持续改善。1-8月投资累计增长5.3%,较1-7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8月单月投资增长4.6%,较7月改善1.7个百分点。其中,1-8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7.5%,较1-7月提高0.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在终端需求回落的背景下持续扩张,主因企业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为了支撑收入增长必须保持一定的产能扩张,预计年内制造业投资仍有支撑。基建投资继续回落,1-8月狭义基建投资增长4.2%,较1-7月回落1.5个百分点。预计基建投资有望在四季度反弹。地产投资则回落0.1个百分点至10.1%。1-8月民间投资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至8.7%。预计9月基建投资仍将对整体投资产生拖累,1-9月投资累计增速将回落至5.2%。

制造业投资改善,基建投资继续回落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投资增速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地产销售和投资回落。1-8月地产销售增长4%,较1-7月回落0.2个百分点,地产投资也小幅回落,但仍处高位。从先行指标来看,拿地和新开工均保持较快增长,地产投资短期仍将保持一定韧性。1-8月新开工面积增长15.9%,较1-7月提高1.5个百分点;土地购置面积增长15.6%,较1-7月提高4.3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看,1-8月地产资金来源增长6.9%,较1-7月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均有所改善,这对拿地和新开工形成支撑。

地产销售和投资改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拿地和新开工保持较快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社零小幅回升。2018年8月社零增长9%,较7月回升0.2个百分点,与家电销售的明显改善有关。但8月汽车销售下跌3.2%,跌幅较7月扩大1.2个百分点,继续拖累社零。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60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990亿元,同比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70亿元,增长9.3%。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525亿元,增长8.6%;商品零售30735亿元,增长8.0%。

    此外,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1%。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1-11月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0.4%,增速分别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2.3和1.3个百分点。

20181-11月份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1-11月份当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29990亿元,同比增长7.90%,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5270亿元,同比增长9.30%。

2018年1-11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1-11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主要商品零售及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

    2019年中国经济展望:增速继续小幅放缓,政策发力稳增长

    2019年经济增速继续回落的压力仍然较大。从外部环境看,始于2016年的全球复苏共振已接近尾声,IMF、世界银行和OECD均下调了2019年的全球增长预期,预计外需难有起色;从内部动力看,高债务率仍将制约投资与消费,企业与居民的信心与预期较弱,房地产正处在周期向下的拐点,金融去杠杆虽告一段落,但信用扩张意愿不足,风险偏好较低。这些因素都将与长期经济增速换挡趋势叠加,给经济造成一定的放缓压力。

    不过,政策上的逆周期调节与加快改革转型,也将为经济进行托底。一是财政扩张力度加码有望推动基建投资逐步企稳;二是个税改革有助于稳消费;三是近期不断推出的支持民企政策将使企业信心有所恢复;四是2018年人民币汇率的较大贬值幅度,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阶段性缓和一定程度有助于对冲外需下降。综合考虑,预计2019年GDP增速将降至6.3%左右。

    (一)、供给端:工业缓慢下行,服务业企稳回升

    展望2019年,预计工业生产持续承压。全球复苏放缓致使外需疲软,叠加贸易摩擦进一步拖累我国出口,将拖累企业生产。国内消费增长乏力,房地产投资或将继续放缓,内需未见显著改善,将制约中下游制造业生产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同比增速自2018年二季度以来持续下滑,由超过20%的高增速大幅跌至10月份的3.6%,为2017年以来次低水平,可能降低企业生产意愿和扩大生产投入能力。

    从支撑因素来看,政策层面将从三方面呵护工业生产。一是2018年环保限产目标总体宽松、严禁“一刀切”,限产对工业经济扰动趋弱;二是近期出台的降低部分商品进口税率和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政策将对拉动进出口产生一定支撑;三是货币信用传导机制疏通有助于解决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减税降费和改善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有望对工业企业的持续经营形成助力。同时,基建投资有望好转,对“一带一路”沿线出口比重有所上升,预计将部分对冲外需趋弱的压力。综合考虑,预计2019年工业增加值小幅回落至6.0%左右水平,保持低位平稳增长。

    在政策呵护和新动能助推下,2019年服务业有望略有回升。从政策面看,减税降费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激发服务消费活力。改善营商环境和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有利于激发服务业市场活力。从服务业自身动能来看,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继续快速增长,将引领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质量提升。以电子商务和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消费模式快速发展,带动多个服务业领域新型发展和快速增长。不过也要看到,工业生产下行恐将拖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相关行业增长;房地产销售增长保持低位将拖累相关服务业增长。综上所述,预计2019年服务业生产指数略有回升,全年同比增长7.8%左右。

    (二)、需求端:三驾马车都有减速风险

    1、预计2019年投资增速维持在5.5%左右

    展望2019年,“补短板”将启动基建投资重新发力,基建投资托底作用增强,但盈利下降和需求放缓压制制造业投资增长空间,地产严调控下地产投资高位渐进回落,基建投资或独木难支。预计投资增速2019年将回落至5.5%。

    基建投资将继续回暖,但增幅有限。2019年,随着基建补短板力度扩大和财政发力,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明显改善。从政策支持层面看,当前中央层面已明确将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定为基建补短板。从资金来源层面看,2019年降税减费带来的财政收入压力加大,基建投资资金供给缺口仍存,但地方债放量和PPP转暖有望为基建融资助力,预计2019年全年增长8%左右。与此同时,基建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将进一步提高,新一轮强刺激不会出现,深度贫困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水利、生态、“三农”等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将受到重点支持。

    制造业投资韧性较强,但存下行压力。2019年制造业投资可能小幅下行。前期去库存带来的价格红利释放殆尽以及内外需双双乏力,对制造业投资的拉动将减弱。但民企融资支持政策和民间投资扶持措施加快出台和落地,增值税结构性减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等积极财政政策,以及新旧动能切换引导制造业内部产业升级,有利于制造业投资企稳。预计2019年全年增长5%左右。

    房地产需求放缓,开发投资将缓慢下行。首先,中央调控决心不变抑制楼市成交。中央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的决心很大,调控应不会半途而废,即使政策变化也将延续“因城施策”思路实施局部微调,大范围松动不会发生。其次,楼市销售持续放缓增大房企资金压力。最后,土地购置降温将削弱地产投资支撑。在地产需求放缓与资金来源受限的背景下,地产投资料将继续下行,预计2019年全年增长4%。

    2、预计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回落至8.8%左右

    2019年,多重因素会对消费形成有利支撑。一是个税改革红利释放。2019年1月1日起,个税新规将全面实施,在降低税率、拉长级距的基础上,专项抵扣的加入将进一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有利于扩大消费;二是消费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更趋完善。三是汽车消费拖累减弱。考虑到前期政策影响将在2019年逐步消退,加之基数效应减弱,2019年汽车消费应可以实现正增长。旦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下降等,将会对消费增长形成制约。综合考虑,预计2019年消费增长约在8.8%左右,略低于2018年。

    3、预计2019年出口增速降至3%左右,进口增速降至10%左右

    2019年出口预计将会明显走弱。首先,全球经济面临下行拐点。国际经济组织近期均下调了预期,认为“全球经济增速已经见顶”,外需环境将趋于走弱。其次,对美出口将会明显回落。2018年对美国出口的抢跑相当大程度上透支了2019年的出口空间,再加上美国经济增速的回落,2019年对美国出口很不乐观。即便中美在G20会议上达成协议,但贸易摩擦的解决仍然难以毕其功于一役。第三,人民币持续贬值预期走弱。由于美国经济下行压力显现、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2019年美元指数或将走弱,人民币汇率则会被动走强。下半年以来,会议将稳外贸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并不断加大出口退税力度,提高通关效率,这些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出口下行压力。预计2019年出口增速降至3%左右。

    2019年进口增长将保持相对高位。一是政策鼓励进口。以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我国将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降低关税,扩大进口空间,更好满足国内企业和消费者需求。中美贸易摩擦如能得到缓解,我国也将加大从美国进口力度。二是进口结构改善。从2018年看,机电设备对进口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39.6%,较上年提升9.3个百分点,表现出明显转型升级势头。预计2019年,先进制造所需的关键设备进口仍然旺盛。不过,也要考虑到2019年内需的放缓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预计2019年进口增速降至10%左右。

    (三)、通胀形势:通胀中枢温和提升

    2019年预计仍将延续食品与非食品价格共同上涨的态势,但食品涨幅将扩大,非食品涨幅将回落。从食品看,猪肉价格进入上涨周期将推动食品价格继续保持温和上涨。不过其他食品供应预计保持稳定,且随着我国居民老龄化问题上升及饮食结构变化,食品消费需求不会有大的提升。预计2019年食品价格将同比增长2.5%左右。但非食品价格涨幅将回落至2.2%左右。

    货币增速维持低位,将限制2019年通胀涨幅。本轮M2走低已持续一年多,从历史经验及实证分析看,将开始逐步传导到物价层面。从外部因素看,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大概率有所减速,贸易摩擦在初期可能对通胀形成上涨压力,但随后会导致需求放缓,在不发生地缘政治上大的冲击的情况下,判断国际商品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空间,对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

    综合来看,预计2019年通胀整体水平仍将保持温和水平,全年CPI同比增长2.3%,结合翘尾因素判断,呈两头高,中间低,三季度达到谷底的形态。上游PPI方面,预计2018年12月将跌破CPI同比增速,但随后将逐步企稳,2019年全年大约在1.5%左右,不太可能出现持续通缩。核心CPI将稳定在1.9%-2.3%区间,整体看通胀应不是2019年经济的核心矛盾——不过仍需注意猪肉等部分食品价格带来的结构性通胀压力问题。

    (四)、金融环境:供给偏紧局面有望缓解

    展望2019年,在美联储加息节奏可能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放松空间进一步释放,将更侧重国内经济平衡,致力于稳增长目标,将“去杠杆”逐步转向“稳杠杆”,并加快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梗阻,促进银行体系信用扩张,金融供给偏紧局面有望得到改善。预计2019年M2增长8.5%,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2%,相比2018年有所回升。

    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或将进一步走低。央行将延续“收短放长”的流动性调节思路,通过定向降准、MLF、PSL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结构,缓解期限错配风险,为银行信用创造修复、“宽货币”传向“宽信用”创造条件。由于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高位,降准空间仍大。央行还可择机下调市场利率,逐步引导中长期资金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有望改善。2019年,预计监管层将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资源倾斜力度,精准滴灌持续发力民企稳融资。包括完善对金融机构小微、民企业务的考核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MLF担保品扩容、设立纾困基金等手段精准对接金融机构的小微、民企信贷投放等。

    人民币汇率弹性将继续增强,波幅预计在6.5-7.3之间。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在7附近将有较强支撑。中期看人民币仍具有一定贬值压力,这是由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压力加大,贸易环境更加复杂、中美利差变化等基本面所决定的。人民币虽然会顺势破7,但对一篮子货币仍将保持稳定。同时基于人民币不具备大幅贬值的基础,预计极限点位不会高于7.3。后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有可能回到7以上。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将进一步增加,短期资本流动对汇率冲击的影响下降,而我国坚持扩大开放的改革方向也需要汇率增加弹性。

    (五)、政策基调: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关系

    从近期的一系列表态来看,决策层对于形势的判断相对谨慎,但不悲观,其主要观点包括:一是经济出现周期性调整,下行压力加大;二是金融风险有所收敛,但仍将继续暴露;三是经济基本面依然稳健,前景光明;四是改革部署已经明确,要坚定信心继续抓落实;五是外部环境正在变化,要保持定力,坚持做好自己的事。预计2019年经济政策的基调是继续落实好“六稳”部署,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努力保持经济金融平稳运行。

    1、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根据逆周期调节的要求,2019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特别是在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可能需要承担更重要角色。一是进一步减税降费,这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2019年,有望推出体现更大规模、实质性、普惠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具体可能包括: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将正式实施;适度下调增值税标准税率,实现三档变两档税率,对小微、科技型创新企业所得税率再补充下调;降低社保费率标准等;二是二是上调赤字规模和赤字率。预计2019年赤字率目标为3%,较2018年上升0.4个百分点,与2016、2017年持平,但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三是继续扩大专项债额度。预计地方政府发债额度将会继续上升,特别是新增专项债有望超过2万亿元,高于2018年1.35万亿。四是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一方面,严控新增隐性债务。另一方面,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2、需求侧稳增长政策将继续发力

    稳投资方面,重点是继续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多渠道筹集资金,统筹安排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引入民间资金、政府融资、政策性金融各项工作,稳定基建领域投资。同时,要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改投资,保持好制造业投资势头。

    稳外贸方面,重点是落实好稳定出口的政策,继续推进贸易便利化,减轻出口企业费用负担,保持汇率弱势运行。同时,要继续应对贸易摩擦。继续举办进博会,增加进口。

    稳消费方面,重点是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和《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完善社保体系,支持热点消费,增强服务消费的供给能力。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补短板、降成本和去杠杆。补短板方面,要加快农村、西部、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基建,同时,要加快发展科技和创新短板。降成本方面,重点还是减税费。去杠杆的政策总体是明确的,重点是加快处置僵尸企业,推进债转股落地,降低国企资产负债率;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控制隐性债务。去产能方面,要加快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去产能机制,要加快完善企业破产制度。

    产业方面,首先要紧密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视情况适度调整调控力度,加快建立长效机制,力求房地产平稳调整,防止楼市大起大落。其次,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步伐,培育新动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时,产业政策要从差异化、选择性转向普惠化、功能性,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本文采编:CY315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