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保险行业市场回顾及2020年寿险、产险及我国外资保险发展前景分析[图]

    一、经营状况回顾

    上市险企2019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在减税政策和投资端的带动下大幅增长。上市险企2019年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23,846亿元,同比增长13.5%,归母净利润2446亿元,同比增长85.5%,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

    1.所得税支出大幅下降。所得税支出大幅下降。减税政策将险企18年多缴纳的所得税释放为今年的利润,5家A股上市险企共释放了254亿元(其中国寿52亿、太保44亿、平安104亿、新华18亿、人保36亿),扣除该部分影响,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的增速为66.3%。此外,减税政策本身也使公司寿险和产险公司今年所需缴纳的税收明显低于去年同期。

    2.投资收益同比有明显提升。截止至2019年9月末,沪深300指数上涨了26.7%,而2018同期沪深300指数则是下跌了14.7%,因此上市险企的投资收益普遍有明显增长,其中平安由于使用了IFRS9会计准则,投资收益波动相对更大。个股上看个股上看,国寿、太保、平安、新华和人保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7亿元、229亿元、1296亿元、130亿元和21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0.4%、80.2%、63.2%、68.8%和76.3%(Q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83.4%、50.9%、49.7%、29.2%和148.9%),国寿的净利润增速要高于同业。

上市险企营业收入合计及同比增速(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各家上市险企营业收入(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合计及同比增速(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各家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除投资端和减税政策的影响外,各家保险公司业绩的差异主要还有以下因素:

    1.产险手续费支出下降对利润的提振。平安、太保和人保均有产险业务,在报行合一自律公约和监管处罚力度加大的基础上,产险手续费支出大幅下降,也对费用支出和所得税支出的下降有正面贡献,提振产险业务利润增速。

    2.会计变更对利润端的影响不同会计变更对利润端的影响不同。750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处于上行趋势,但长端利率处于下行趋势,各家上市险企基于对自身业务结构和风险的判断,对折现率溢价的部分有不同的调整,对利润端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其中太保和新华披露前三季度分别提取了37.4亿元和19.8亿元的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利润增速。

    截止至2019年三季度末,上市险企的总资产合计为148,653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10.1%,其中新华保险的总资产增速为12%,高于同业;上市险企的净资产合计为14,593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17.4%,其中中国人寿的净资产增速为22.1%,高于同业。上市险企净资产的高速增长来源于利润的高增速及可供出现金融资产的浮盈对其他综合收益的贡献。

上市险企总资产合计及增速(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上市险企净资产合计及增速(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三季报没有内含价值相关数据,仅从中报数据上看,截止至2019上半年末,国寿、太保、平安和新华的集团内含价值分别为8868亿元、3651亿元、11132亿元和1914亿元,较去年年末分别增长了11.5%、8.6%、11.0%和10.5%,增速上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了+6.8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其中国寿的内含价值增速同比提升最多。上市险企内含价值实现较高增速的主要原因包括投资偏差和减税政策带来的非营运利润的增长。从披露详细数据的国寿、平安和新华看,上述三家险企的2019H1投资收益偏差均为正数,对内含价值增速的贡献在1.6%到3.3%之间,去年同期则均为负数,对内含价值增速的贡献在-0.1%到-2.5%之间;减税政策将18年多缴纳的所得税转回,也对各家上市险企的内含价值增速贡献了0.6%到1.5%的内含价值增速。

各家上市险企集团内含价值较去年年末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前三季度,上市险企共实现新单保费3954亿元,同比增速为0.1%,整体增速相对较低,原因部分险企淡化开门红以及管理层变动等因素,其中国寿(含短险)、太保(代理人渠道)、平安(个人业务)、新华和人保的寿险新单保费增速分别为6.5%、-12.3%、-7.0%、-1.0%和6.5%,国寿的新单增速较高包括了开门红的高销量以及代理人的增长对新单的正面作用,人保则主要由于基数问题以及寿险业务逐渐改善。单独看Q3单季度,国寿、太保、平安、新华和人保Q3的新单保费增速分别为27.6%、-18.5%、-2.5%、-15.1%和57.4%,情况同样出现分化,国寿和人保的表现要明显好于同业。

    从上半年完整的数据上看,上市险企2019H1共实现新业务价值1006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分别为22.7%和24.4%,实现了新业务价值的高增长且远高于同业,除新单的增长外,新业务价值率的提升也是主要原因,国寿今年开门红产品的价值率要高于去年同期,人保则主要由于保费结构的改善带来价值率的提升(价值率更好的期交产品占比增加);平安整体的价值率高达36.8%,同比增长了5.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淡化开门红使产品结构有所优化,这也促使了平安在新单保费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4.7%的新业务价值正增长;太保的价值率出现小幅负增长(由去年同期的41.4%下降至39%),结合新单保费的负增长,导致新业务价值下滑,同比增速为-8.4%;新华保险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为-8.7%,银保渠道的价值率下降较多为主要原因。三季报仅国寿和平安披露了新业务价值,2019年前三季度国寿和平安的NBV增速分别为20.4%和4.5%。

各家上市险企新单保费(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各家上市险企寿险总保费(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2019H1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合计及同比增速(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2019H1各家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截止至2019年三季度末,国寿和平安的个险代理人分别为166.3万人和124.5万人,较去年年末的增速分别为15.6%和-12.2%,较上半年末的增速分别为5.7%和-3.2%。国寿今年新单销量相对较好,尤其是开门红年金产品,使代理人的收入有所提升,因此代理人增速相对较快;平安今年主动清虚了部分低质量代理人,同时由于淡化开门红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代理人收入有负面作用,因此代理人规模出现了一定的负增长。新华保险未公开披露Q3末代理人规模,但公司目前对于代理人发展的思路以扩大规模为主,并明确的加大了增员的投入,预计代理人有明显的增长。太保的转型2.0核心在于代理人的质,规模上预计有一定的压力。

各家上市险企代理人规模(万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前三季度,上市险企产险保费收入总和为6291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行业平均(10.9%)。人保、太保和平安的产险保费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3.0%、12.9%和8.7%,其中人保财险的保费增速远高于平安和太保,因此市场份额有明显提升(人保的产险市场份额达到34%,较去年年末提升了0.96个百分点)。险种结构上,2019年前三季度上市险企的车险和非车险的保费增速分别为4.1%和27.1%,非车险的增速远高于车险,延续了前两年的趋势,成为产险业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人保披露的详细数据看,非车险中意健险(+38.4%)、责任险(+28.9%)和保证保险(+128.2%)的增速相对较高,而车险在商车费改导致的车均保费下滑和新车销量下滑的背景下保费增速持续放缓。总体上看,我们认为未来非车险将持续成为产险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非车险业务在各家产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

    2019年前三季度,人保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7.9%,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1个百分点,较上半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平安产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6.2%,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较上半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产险公司综合成本率的提升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和非洲猪瘟等导致赔付率增加,费用率则在“报行合一”自律公约和监管加大处罚力度的背景下有所下降。此外,受减税政策和手续费占比下降的影响,产险公司净利润有明显提升,人保产险和平安产险前三季度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7%和76%。

2017-2019Q1-3上市险企产险保费合计及同比增速(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2019Q1-3各家上市险企产险保费收入(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截止到2019年前三季度末,太保、平安和新华的总投资资产分别为1.37万亿、3.03万亿、0.79万亿,较去年年末分别增长了11.1%、8.6%和12.2%。投资收益上,国寿、太保、平安、新华今年前三季度的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72%、5.1%、6%、4.7%,同比分别变化了+2.31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除新华外均在二级市场行情的带动下实现了远高于去年同期的总投资收益率,新华则主要是由于处置了往年的部分浮亏以及提计了减值导致总投资收益率小幅下降。另外,国寿、太保、新华和人保由于未使用IFRS9,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浮盈的部分未计入总投资收益率中,仅简单考虑国寿、太保和新华今年前三季度其他综合收益的变动分别为+204亿、+96亿和+37亿,则对应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与使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计算出的结果有偏差)分别为6.7%、6.1%和5.3%,国寿表现相对较好。

2019年Q1-3上市险企总投资收益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2020年保险行业展望

    1、寿险

    在上市险企2018年后寿险新单保费持续承压及近期管理层变动较大的背景下,市场对于寿险负债端的担忧加大。在价值率提升的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核心指标新业务价值增速大概率和新单保费增速同向。因此,市场对于开门红的关注度较往年更高,寿险公司开门红为影响个股表现的核心矛盾。从基数效应和寿险公司逐渐适应严监管环境并做出相应对策来看,预计整体上2020年开门红能够好于前两年,但各家寿险公司之间将由于产品策略、开始时间和费用投入等因素不同,开门红结果也将有所分化。

    受政策、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寿险新单保费增速在受政策、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寿险新单保费增速在2018年后持续承压,使市场对于寿险负债端的担忧加大。数据看上,2018年和2019上半年上市险企新单保费总和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7.3%和-2.3%,较2017年之前有明显回落,主要原因包括:1、以134号文为主的严监管政策对于年金险的负面作用。134号文对年金险进行了限制,规定5年内不得返还且每年给付比例不得超过所缴保费的20%,使年金险的吸引力下降(尤其是对于资金流动性有要求的客户)。2、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银行理财产品是保险储蓄型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虽然在利率下行环境下有所下降,但仍在4.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仍对保险储蓄型产品的销量造成压力。3、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所下滑。截止至今年9月,我国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5.4%,延续了去年下降的趋势,增速较去年同期(6.6%)下降了0.3个百分点。

2016-2019H1上市险企新单保费总和及同比速增速(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2019H1各家上市险企新单保费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累计比同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业务价值率的提升通常可分为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本身价值率提升两个原因,产品结构上,平安今年由于淡化开门红使新单保费中年金险占比下降,因此整体价值率大幅提升,新业务价值增速远高于新单保费增速,但目前产品结构均已相对稳定;产品本身上,目前重疾险等长期保障型产品的价值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在竞争相对激烈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价值率的空间有限,目前来看例如新华的多倍保等销售量较高的产品价值率较往年的产品已有小幅下降。因此,我们预计明年上市险企的价值率将基本与今年持平,这意味着核心指标新业务价值增速大概率将和新单保费增速同向,开门红的量尤为重要。

上市险企寿险新业务价值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仍会对寿险产品销量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从基数效应、今年投资情况较好对分红型产品的正面作用和寿险公司逐渐适应严监管环境并做出相应对策来看,预计整体上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仍会对寿险产品销量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从基数效应、今年投资情况较好对分红型产品的正面作用和寿险公司逐渐适应严监管环境并做出相应对策来看,预计整体上2020年开门红能够好于前两年。基数上看,上市险企2018年和2019年的开门红新单普遍出现低增长或负增长,基数均相对较低,且2019年开门红低增长的部分原因在2020年已经减弱或消失,例如平安淡化开门红使年金险占比下降导致新单负增长(目前产品结构较去年已相对稳定)、太保由于管理层变动对开门红有负面影响(目前管理层已稳定)、新华去年实施关门策略对开门红也有负面影响(预计今年实施开门红时间将早于去年)。从政策的角度看,目前上市险企对于134号文等政策导致年金险吸引力下降的问题已有相应的对策,例如通过投放费用促进代理人销售、让利给客户和同时销售多类别保险产品等,此外,寿险公司的代理人也已逐渐适应监管规定下新产品的销售逻辑,预计整体上代理人的表现也会有所好转。

    时间上,从目前了解的信息来看,部分上市险企可能将提早(较去年同期)进行开门红的销售,部分上市险企则可能选择关门策略以冲刺Q4业绩,推迟开门红的开始时间。产品策略上,预计整体上平安仍将继续选择淡化开门红的方式,国寿和新华将以储蓄型产品为主,太保则仍将以保障型产品为主,目前仅有国寿披露了2020年开门红产品鑫享至尊,该产品预定利率为3.5%,保险期间为10年(短于去年同期的15年),产品亮点为监管范围内最高的快速返还。经验上看,对于储蓄型产品而言,假设没有4.025%预定利率的年金产品出现的情况下(根据银保监会今年8月末发布的规定,要求预定利率超过3.5%的产品报送中国银保监会审批备案,且已基本不批4.025%的产品),费用的投放、开始销售的时间点(提早开始通常有一定的优势)和本金的返还速度(通常越快越有吸引力)均是影响销量的重要因素,目前预售情况已超预期,其他上市险企则需等产品发布后进一步判断;对于保障型产品而言,价格仍是主要因素,关注是否有让利的产品(例如少交最后一年保费等)出现,此外创新型产品(例如新华去年的附加心血管保险等)也对开门红保障型产品的销量会有正面作用。

中国人寿2019年和2020年主要开门红产品对比

2019
2020
产品名称
鑫享金生(A款)
鑫享至尊
投保年龄
65周岁以下
68周岁以下
保险期间
15年
10年
缴费期间
3年/5年
3年/5年
预定利率
4.025%
3.5%
生存年金
3年交:第5、6年分别给付50%的年交保费,
第7年至期满每年给付24%年交保费;
5年交:第5、6年日分别给付100%的年交保
费,第7年至期满每年给付32%年交保费。
3年交:第5年至期满每年给付60%年交保费;
5年交:第5年至期满每年给付100%年交保费。
满期生存金
给付100%基本保额
给付100%基本保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上看,健康险近年来的保费增速基本在30%以上,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也逐渐增加至20%以上,预计2020年健康险将继续成为各家寿险公司新单保费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各家寿险公司的主要竞争区域。主要由于:1、需求量持续增长;2、政策层面扶持;3、短期内价格战产生可能性较低。更长期的角度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产业也将成为寿险业的重要增量之一,包括养老类产品和养老社区等。

2013-2019全国健康险原保费收入(万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2019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占人身险保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需求的角度上看,在我国医疗支出占比不断增加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健康险业务处于黄金时期,该趋势可持续。

    我国卫生费用支出持续增长,其中个人支出负担过重。卫生费用方面,201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为5.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4%,该比重近年来平稳上涨。2015年我国卫生支出中,社会医保占比61.4%,商业保险占比3.6%,个人支出占比35.0%,个人支出占比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个人医疗支出负担重,保障力度不足。

    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促进商业健康险需求增长。人口结构方面,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及占比逐年增加,2018年达到1.67亿人,占总人口比11.9%,较去年又提高了0.5个百分点。除重疾险外,目前中国的失能险及护理险的市场份额非常小,随着人口老龄化,失能险和护理险等商业健康险的市场需求日渐旺该趋势盛。城镇化发展方面,2018年中国城镇人口数为8.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9.6%,较去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加速,中等收入群体壮大,基本医保与中高端人群需求不匹配,往往伴随着医院可选范围小、病房拥挤、排队时间长、问诊时间短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保险公司可通过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城镇人口市场需求。

中国65岁以上人口及占比(亿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城镇人口数及占比(亿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需求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而作为消费属性的健康险产品,由于其替代品较少,仅从需求端出发,增速能够持续。需求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而作为消费属性的健康险产品,由于其替代品较少,仅从需求端出发,增速能够持续。与年金险等储蓄型产品相比,健康险的替代品较少。年金险等储蓄型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客户对收益率的敏感性大。而健康险产品的替代品少,竞争大多也是同业之间的竞争,因此在人民保险意识提升且对健康险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整个健康险的规模会持续增大。

    健康险作为保障型产品,完全符合保险本源的保障属性,对社会稳定有利,是符合监管部门“保险回归保障”的监管风向的产品,政策风险相对较低,政策上或许会出现类似2018年7月开始执行的银保监会19号文这类针对规范或细则的文件,但对健康险的发展仅只会造成小范围的影响(改变条款和更新产品等),而不会造成大方向上改变。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环境下,养老产业将成为寿险公司更长期的增长点。保险产品上,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环境下,养老产业将成为寿险公司更长期的增长点。保险产品上,传统产品中养老年金的吸引力会有所增长;价值率较高但风险较大的长期护理险目前我们上市险企还处于观望阶段,未来亦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之一。

    养老社区上,2018年中国人寿及中国太保分别于苏州及成都开展公司首个养老社区项目,之后其他项目也逐渐落地且部分已开始运营,虽然目前养老社区还未有清晰的盈利方式,但从国际经验上看,美国养老不动产入住率超过写字楼、商铺和酒店,老年照护物业资本化收益率超过中长期国债,保险公司进军养老产业将逐渐带来收入和利润的增量。

2018年各险企在养老社区方面的项目投入

时间
保险公司
项目
项目特色
2018年8月
中国太平
中国太平·梧桐人家
落户上海浦东新区。该社区拥有1500余套健康
活力老年公寓和近900张康复护理床位,投入
运营后可为约3500位长者提康养服务。
2018年11月
中国人寿
国寿嘉园·雅境
落户苏州阳澄湖,是中国人寿首个落地的养老
社区。社区一期共有716套养生公寓,配套65
间精品酒店客房和199间康养公寓,可为1500
位全龄段长者提供服务。
2018年12月
中国太保
太保家园·成都国际颐养社区
于成都温江动工,是中国太保首个动工开建的
养老社区项目。该项目建成后预可提供床位数
约2000多个,将为独立生活、介助生活、专业
护理(含记忆照料)三类长者提供服务。
2018年12月
泰康养老
泰康之家·徽园
落户安徽,占地120亩,规划总地上建设面积
约16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千户养老单
元,并配套建设二级康复医院。目前,泰康已
完成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苏州、武汉、
三亚、杭州、南昌、厦门、沈阳、长沙、南宁、
宁波、合肥等15个核心城市医养社区布局。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产险

    控制车险费用率仍是2020年监管主基调,延续了2019年的监管方向。和发达市场的产险相比,我国的产险公司普遍存在费用率过高的问题,我国产险公司的费用率通常在35%以上甚至超过40%,而发达市场的费用率通常在30%以下。费用率过高意味着客户缴纳的保费中有过多的部分被用于销售渠道的竞争而最终被用于赔付的部分少于发达市场。

    我国费用率过高主要源于车险手续费支出过高,监管部门对此问题也较为重视,三次的商车费改“三次费改”的目的也在于降低费用率占比并改善产险公司的成本结构,2017年6月“二次商车费改”开始,2018年3月15日,“三次商车费改”在四川、山西、福建、山东、河南、厦门及新疆正式落地。2018年年8月,“报行合一”正式实行,目的在于直接针对手续费进行要求,月,“报行合一”正式实行,目的在于直接针对手续费进行要求,2019年行业协会“报行合一”自律公约结合监管部门加大的处罚力度,年行业协会“报行合一”自律公约结合监管部门加大的处罚力度,并且相关政策持续推出,车险手续费问题已有所改善。并且相关政策持续推出,车险手续费问题已有所改善。2018年末,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就“机动车辆保险自律公约”发布征求意见稿,以控制车险费用率为核心目的提出了严格执行报行合一等要求;2019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车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针对当前车险市场未按照规定使用车险条款费率和业务财务数据不真实两个方面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监管措施,后续处罚力度明显加大,且处罚落实到个人,进一步有效降低了产险公司手续费。2019年4月,银保监会下发《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严禁利用中介渠道业务为其他机构或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要求保险中介合规经营,不得给予客户合同约定以外利益。2019年7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大车险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力度有关事项的函》,要求各地银保监局“重点打击2019年7月1日后财险机构仍通过虚列业务及管理费违规支付手续费、给予保险合同外其他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结果上看,各家产险公司的费用率较去年已有所下降,但仍存在部分走监管漏洞或违规的行为,且目前车险费用率也还远高于发达国家,因此我们预计控制车险费用率仍是结果上看,各家产险公司的费用率较去年已有所下降,但仍存在部分走监管漏洞或违规的行为,且目前车险费用率也还远高于发达国家,因此我们预计控制车险费用率仍是2020年监管主基调。年监管主基调。对于产险公司而言,严监管下对于车险手续费的现在,能够有效遏制车险市场的恶性竞争,提高产险公司的盈利能力。

关于商车费改及控制手续费的重要文件

颁布时间
文件名称
文件目的
2015年2月
《中国保监会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
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建立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以大数法则为基础,市场化为导向,
逐步扩大财产保险公司商业车险费率厘定自主权。以动态监管为重点,
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加强和改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监管。
2015年3月
《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
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贯彻落实《中国保监会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
见》,确保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顺利开展
2017年6月
《中国保监会关于商业车险费率调
整及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财险保险公司商业车险费率定价自主权(“二次费改”)
2018年3月
《关于调整部分地区商业车险自主
定价范围的通知》
进一步放开部分地区商业车险自主定价范围(“三次费改”)
2018年6月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车
险费率监管有关要求的通知》
要求保送至银保监会的手续费用与实际费用一致(“报行合一”)
2019年1月
《关于进一步加强车险监管有关事
项的通知》
针对当前车险市场未按照规定使用车险条款费率和业务财务数据不真实
两个方面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监管措施
2019年4月
《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
作的通知》
明确要求严禁利用中介渠道业务为其他机构或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要
求保险中介合规经营,不得给予客户合同约定以外利益。
2019年7月
《关于加大车险违法违规行为处理
力度有关事项的函》
要求各地银保监局“重点打击2019年7月1日后财险机构仍通过虚列业
务及管理费违规支付手续费、给予保险合同外其他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龙头险企有望在降低费用率、优化综合成本率的同时提升市占率,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龙头险企有望在降低费用率、优化综合成本率的同时提升市占率,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产险龙头公司市占率高、有较强的营销渠道,同时拥有更多的数据和经验,并且规模大、平均成本较低,在定价能力和价格空间上均有明显竞争优势,在降费过程中至少能持续保证公司的盈利和稳定经营;在服务能力上,产险的龙头公司注重利用信息科技等技术不断改善服务流程,能提供更快的承保速度和理赔速度,因此在全行业降低费用率的情况下,有别的方式去促进销量,市场份额会有所增加。数据上看,商车费改及报行合一的一系列措施实施下,近年来三家产险龙头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63.1%上升至2019年前九个月的64.3%,增加了1.2个百分点。

2010-2019年三大产险龙头公司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2019年主要产险公司净利润(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2019H1主要产险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农险

    2019年10月12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国银保监会、林草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到2022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运行规范、基础完备,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农户风险保障需求相契合、中央与地方分工负责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稻谷、小麦、玉米3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收入保险成为我国农业保险的重要险种,农业保险深度(保费/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农业保险密度(保费/农业从业人口)达到500元/人。到2030年,农业保险持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总体发展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补贴有效率、产业有保障、农民得实惠、机构可持续的多赢格局。

关于农险的重要文件

颁布时间
文件名称
指导思想
2003年12月
《2004年中央一号文
件》/《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
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可对参加
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
2009年4月
《关于规范政策性农
业保险业务管理的通
知》
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应涵盖所保品种的主要风险;费率应依据保险责任、
损失率状况和风险水平确定;各公司要将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收支与其他保险业务收
支分开管理,进行单独核算。
2012年10月
《农业保险条例》
对农业保险合同、农业保险机构经营规则做出了规定农业保险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
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原则。
2016年10月
《中央财政农业保险
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逐步构建市场化农
业生产风险分散机制,更好服务“三农”;坚持“中央保大宗、保成本,地方保特色、
保产量”的基本要求,以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满足多样化农业保险需求。《办法》
进一步规范了补贴资金预算管理和拨付流程,增加了追究审批责任的内容,引入了“无
赔款优待”鼓励农户投保,对中介机构行为进行了规范,并引导保险公司降低保险费
率,加强承保理赔管理等,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
2017年1月
《中央财政进一步完
善农业保险保险费补
贴制度》
中央财政进一步提高对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比例,由此前的中
西部40%、东部35%,逐步提高至中西部47.5%、东部42.5%,对缓解产粮大县财政支
出压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稳定产粮大县农业生产和农户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10月
《关于加快农业保险
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
见》
到2022年,稻谷、小麦、玉米3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业保险
深度(保费/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农业保险密度(保费/农业从业人口)达到500
元/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计农业保险在未来的三年内仍可维持较高的增速,且农险整体盈利能力较强,预计农险市场份额最高的中国财险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受益。目前,我国农险深度及密度仍然与《意见》规划还有较大的差距,预计农业保险在未来的三年内仍可维持较高的增速,且农险整体盈利能力较强,预计农险市场份额最高的中国财险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受益。从目前的数据看,2018年我国农险深度为8.8%、2017年我国农险密度为229元/人,较2022年的目标1%和500元/人还有较大的差距,以差距更大的农险密度进行测算,假设农业就业人口每年下降2.57%(2017年下降的幅度),则到2022年农险保费需达到919亿元才能达到500元/人的农险密度目标,即2019年至2022年的农险复合增速需要在12.6%以上。政策的支持为农险的增长提供的支撑,而农险又是非车险中盈利较强的险种,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产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其中农险市场份额最高的中国财险(2018年农险市场份额为46.7%)在这一过程中预计收益更多。

2013-2018年农业保险深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投资端

    2019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2019年2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鼓励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提供更灵活的民营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服务,为民营企业获得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并在加快研究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范围限制,规范实施战略性股权投资。此外,监管部门也多次提出要推动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因此未来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目前为30%)有望进一步放开。从经验上看,保险资金投资范围的拓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投资收益率的提升。从经验上看,保险资金投资范围的拓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投资收益率的提升。2008至2012年我国保险投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逐步降低,且银行存款占投资资产比例从2008年的36.0%逐步提升至2012年的52.0%。彼时,由于保险资金投资标的有限且大部分系为银行存款,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从2009年的6.4%逐步下降至2012年的3.4%。2012年下半年,原中国保监会陆续出台了10多项投资领域的新政,给予保险机构更加灵活的投资操作自主权。保险公司可投资范围涉及投资债券、股权和不动产、理财产品等证券化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还可以参与境外投资进行委托投资等。2013年起,保险投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迅速上升至92.7%,同比提升了31.4个百分点;投资收益率达到5.0%,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并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2014-2019.8保险全行业资产配置(%)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保险资金总投资收益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相关文件

时间
文件
主要内容
2019.1.25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银行
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保险资金可以投资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
券。政策性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比照
准政府债券的投资规定执行。商业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
定期限资本债券纳入无担保非金融企业(公司)债券管理。
2019.2.25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
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
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提供更灵活的民营企业贷款保证保险
服务,为民营企业获得融资提供增信支持。支持银行保险机构通过
资本市场补充资本,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研究取消保险资
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范围限制,规范实施战略性股权投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外资保险

    2019年7月月20日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举措》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允许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与中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设立、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支持外资全资设立或参股货币经纪公司;缩短外资人身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从51%提高至100%的过渡期至2020年;取消境内保险公司合计持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于75%的规定,允许境外投资者持有股份超过25%;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条件,取消30年经营年限要求。

    目前我国共有22家外资产险公司和28家外资寿险公司,但贡献的保费收入占比较低。家外资寿险公司,但贡献的保费收入占比较低。截至2018年末,我国共有22家外资产险公司,占产险公司数量的1/4,外资产险公司贡献的保费收入占比为1.9%;我国共有28家外资寿险公司,占寿险公司数量的30%,外资寿险公司贡献的保费收入占比为8.1%。

2018年我国外资产险公司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2019.1-8外资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及市占率(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我国外资寿险公司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2019.1-8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及市占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金融开放的影响主要包括:(1)带来更多的数据经验、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有利于保险行业长期发展。)带来更多的数据经验、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有利于保险行业长期发展。国外的寿险公司以寿险和长期健康险为主,医疗保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大量的健康险相关数据和配套的健康管理服务,在我国健康险覆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背景下,能进一步促进健康险的发展,符合目前监管提出的“保险姓保,回归保障本源”的理念。(2)本土寿险龙头公司具有品牌效应和营销渠道稳定,市场份额难以受到外资险企的冲击。)本土寿险龙头公司具有品牌效应和营销渠道稳定,市场份额难以受到外资险企的冲击。对于寿险行业而言,对外开放并非一件新鲜的事,中外合资的寿险公司共有28家,部分公司成立时间也在10年以上,部分外资方也是国外的龙头寿险公司,但寿险市场份额合计也不到10%,远低于本土龙头公司。(3)引入成熟养老金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养老金投资管理水平,并促进资管行业的发展。引入成熟养老金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养老金投资管理水平,并促进资管行业的发展。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一系列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中,涉及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及养老保险资管业务对外开放。目前,我国养老金管理市场以第一支柱的社会保险及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为主,但国内养老金管理公司处于试点阶段,仅有建信养老金管理公司于2015年试点运营。开放政策将引入境外机构成熟的养老金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养老金投资管理水平。此外,引进国际先进的资管实践和专业经验,亦将促进我国资管业及资本市场稳健发展,进一步丰富市场主体和业务产品,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服务需求。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保险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本文采编:CY337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保险业资金运营分析,2024-2030年保险行业发展趋势预测,2024-2030年我国保险业发展战略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