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中国工控行业洗牌情况、企业产能投放需求、下游行业投资确定性、行业业绩及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图]

    一、工控行业巨头崛起,小型企业发展缓慢

    工控行业有超过上百年的历史,全球市场大浪淘沙已经形成欧美日三足鼎立之势。原来的几百个厂商目前只剩下几十个,如最著名的西门子、施耐德、ABB、欧姆龙等。得益于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较早,制造业的兴起对工控产品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制造强国中诞生了全球领先的工控企业。
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我国工控开始进入加速进口替代阶段,国产工控品牌也随之快速成长。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工控市场在复合增速15%,金融危机来临后工控市场下降到6%,之后得益于国家实施的4万亿刺激计划,我国经济2010年、2011年均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工控市场规模在这两年也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在此期间,由“华为+艾默生”衍生出的汇川技术、麦格米特等一批优秀企业在2010年后陆续上市,国产品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09年的不到25%左右增长到2017年的接近35%。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我国工控开始进入加速进口替代阶段。

    中国的自动化产业目前已经比较清晰的竞争力,部分细分业务也已进入全球供应链,行业发展也可能会叠加全球化发展的特点。

    自动化产业国内企业演变历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自工控行业在70年代之后没有太大的技术颠覆,所以格局总体比较稳定,目前的竞争主要是应用层面的创新,考验的是提升投入产出比、控制扩张边际成本的管理能力。行业格局已比较清晰。一方面,国内强势公司进入深度的国产化替代时期,并迫使外企从自80年代大进攻、大扩张进入停滞并开始出现趋势性收缩;另一方面,国内自动化企业野蛮发展的势头也在收尾,2011年之后基本没有新的创业公司再站起来,最近几年,反而是大中型公司反而比小公司发展的更快。

    外资品牌在中国或亚洲区收入增速快速下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有产品、有管理的中国公司能够走得更远。一些有产品支撑、有管理的中国公司,例如汇川技术、宏发股份,这些公司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从小公司逐渐成长为大公司,与此同时,这些企业的竞争力方向没有改变,产品和项目却是在真真切切的增长。行业仍有长期繁荣,优势企业优势仍在。制造业是为需求服务的,自动化产业下游宽泛,是国内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如果宏观经济真的持续疲软,也可能给国内优质企业的当期业绩增长或估值带来扰动。

    外资在华资产规模总体有所收缩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但放到稍长一些的时间轴来看,自动化产业仍将有十年以上的繁荣,而这些企业的竞争优势,大概率会延续甚至加强,因此,这种波动并没有改变这些公司在中长期的创造力。如果真的不幸因为经济掉头影响了这些企业的业绩和估值,可能是一个战略性的买入时机。

    二、供给侧改革和金融去杠杆政策抑制企业产能投放需求,两项政策边际放缓

    在201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的背景下,政策重心向“调结构”倾斜,逆周期调节力度下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去产能以及金融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风险成为上半年主基调,给工控下游企业的扩产投放行为造成了一定抑制。进入2019年下半年,政策重心重新转为“稳增长”,并在此后的相关政府会议中连续得到确认。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六稳”的工作导向;8月31日,金融委会议提出了“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1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目前来看,2019年前期的调结构、去杠杆政策边际放缓,稳经济与稳投资的政策方向日益明确。

    在工控主要下游制造业方面,PMI指数自2018年下半年持续下降后,除2019年3月份出现短暂回升,2019年前三季度总体在49.5%左右的底部震荡。11月份PMI指数为50.2%,同比提升0.2pct,出现年内首次同比提升,环比提升1.0pct,重新站上荣枯线,回升较为明显。从不同规模企业角度来看,2019年上半年大型企业景气下行,中小企业在荣枯线下震荡,进入下半年后,大、中、下企业PMI均呈现出波动震荡趋于缓和。到11月份,大、中、小企业景气度出现同步提升,PMI分别为50.9%、49.5%和49.4%,环比提升1.0pct、0.5pct和1.5pct。总体来看,制造业在完成筑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边际缓和迹象。

    制造业PMI指数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大、中、小型企业PMI指数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受供给侧改革与去杠杆政策较为明显。2019年前4个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出现大幅的环比滑坡,由2018年末的9.5%下降至2019年4月的2.5%,之后随着供给侧改革与去杠杆政策力度的趋缓,下滑得到抑制,开始在2.5-3.3%之间小幅波动。10月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2.6%,环比微升0.1pct。预计未来稳投资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将会为企业CAPEX支出带来一定的托举作用,有望为作为上游的工控企业带来一定的需求活力。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此外,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在近几年出现较为明显的失速后,进入逐步修复期。我国基建国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由2017年的15%明显下滑,至2018年9月份下滑至0.26%触底后开始迎来逐步修复。截止2019年10月份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3.26%,增速同比提升2.34pct。

    在稳基建方面,专项债成为我国政府托举基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工具。6月初,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通知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使用专项债券等方式,重点支持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建设,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明确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铁路、高速公路、供电供气方面国家重点支持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近期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占2019年当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2.15万亿元的47%。同时,财政部还要求各地尽快将专项债券额度按规定落实到具体项目,做好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工作,早发行、早使用,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确保形成实物工作量,尽早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由此可见,政府迅速落实专项债增量稳基建,进而稳投资和稳增长的态度明确,未来预计专项债的加速到位将积极支撑2020年的基建投资增速修复。

    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部分工控下游行业投资确定性较强,工控产品需求将稳步提升

    在工控细分下游行业方面,汽车、锂电、光伏、3C等部分行业有望迎来底部反弹。汽车累计产量增速自2018年中期开始持续下滑探底,在2019年年中达到底部后边际改善趋势逐步确定。截止2019年10月份汽车累计产量达2044万辆,同比下降10.4%,下降幅度较6月份底部收窄3.3pct。从当月情况来看,乘用车与商用车当月产量同比增速分别在6月份和7月份开始改善。10月份,乘用车与商用车当月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3.23%和7.68%,环比分别提升4.68pct和3.72pct,较6月份分别改善13.98pct和25.19pct。汽车行业边际改善相对确定,2020年乘用车与商用车产量有望共同迎来反弹回升。

    汽车累计产量情况(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乘用车与商用车当月产量情况(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能源汽车持续推广方面有望拉动锂电产业需求。2019年7月9日,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编制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本次修正案意见稿针对2017年的管理办法,将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提高至14%、16%、18%。新能源汽车积分价值提高,将有利于促进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2023年有望实现400万辆。同时,欧洲碳排放政策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欧盟2020-2021将推出全球最严格碳排放法规,到2021年欧盟范围内乘用车排放限额不应高于95g/kmCO2,超额部分将受到罚款。严格的排放标准推动欧洲车企加快电动化节奏。大众集团将在未来五年内在电动出行方面投资330亿元,计划到2029年推出75种纯电动车型。

    宝马与宁德时代和三星SDI签订了动力电池长期供货合同。宝马与宁德时代订单额为73亿欧元,合同期为2020-2031年,其中宝马中国生产基地28亿欧元。大众、宝马等国际车企的电动化行动有望促进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激发锂电池增量需求, 2019年10月份当月锂电池产量同比增速14.0%,与9月份基本持平,但相较于4-8月份平均约8%的增速有明显提升。我国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锂电池与相应配套企业纷纷在海外布局,随着未来全球汽车电动化持续推进,锂电需求有望增长,提振锂电行业景气度与资本支出意愿。

    锂离子电池单月产量与同比增速情况(百万只,%)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光伏行业方面,预期需求提升与技术升级将促进企业对现有产线的扩产升级。自2018年“5.31新政”后,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设备下滑逐渐探底,海外市场需求强劲。截止2019年10月,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设备容量累计1714万千瓦,同比减少53.1%,下滑幅度环比略有收窄,探底基本完成,此前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指标下发以及竞价项目进度延后所致。预计2019年延后项目将在2020年有望迎来大规模转化,同时2020年竞价政策年底有望出台,两因素共同叠加预计2020年国内光伏需求将得的改善。另外随着光伏成本的不断降低,经济性逐渐提升,也将继续支撑海外光伏需求增长。需求提升将有效提升光伏电池片、硅片等光伏预期需求的大幅提升。截止10月份光伏电池累计产量达1.02亿千瓦,累计同比增长26.9%,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19.0pct,回暖趋势明显。

    光伏发电累计新增设备容量情况(万千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光伏电池累计产量情况(万千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头部光伏制造企业竞争优势日益显著,产量不断扩大,现有产能日渐不足。硅片制造头部企业19年3-9月产能利用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电池片制造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逐步爬坡,到9月份已日渐趋近90%。头部企业接近满产,未来需求预期持续增长有力激发了企业产能提升意愿。2019年主要光伏企业发布了多项投资扩产计划,其中包括隆基股份的银川年产15GW单晶硅棒和硅片及3GW单晶电池建设项目、古晋年产1.25GW单晶电池项目、西安年产5GW单晶电池项目、通威股份在建产能10GW和3.8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等。

    我国对光伏发电开始实行平价上网,光伏产业对投资成本与发电效率的重视程度越发提高,推动光伏产业链通过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光伏经济性。在电池片领域技术,技术升级成为提升效率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光伏电池片技术已由BSF向PERC升级,转化效率不断提高。而HJT技术因其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潜力、更少工艺步骤、更大的降成本潜力,有望接替PERC成为新一代电池片主流技术。但HJT属于革命式创新,生产工艺与PERC相比变化较大,现有生产设备无法兼容,导致其目前生产成本较高。因此技术升级有望进一步激发光伏电池片企业为实现新技术的应用落地而通过新建产能降低成本。

    硅片制造企业1-9月产能利用率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池片制造企业1-9月产能利用率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部分光伏企业扩产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消费电子方面,2019年总体产量有所承压,进入2020年5GSoC推广有望作为核心驱动力,推动行业底部反弹。截止2019年10月我国集成电路与智能手机累计产量分别为1624亿块和10.2亿台,累计同比分别增长4.0%和7.3%,增速同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8pct和7.4pct。

    2019年底面向2020市场的5GSoC产品密集发布,将有望带动明年智能手机换机需求,为整个产业链产销提升注入活力。2019年10月,华为发布搭载麒麟9905G芯片的Mate30系列5G版本,实现首批5GSoC手机量产;11月26日,联发科发布其首款5G芯片天玑1000;12月4日,高通发布骁龙865和765系列5G移动平台。2020年搭载全新5G平台的智能手机新品有望大量推出,激发相关电子制造企业的扩产意愿。中环股份在建集成电路用8-12英寸半导体硅片生产线项目,项目预算达57亿元。

    集成电路累计产量情况(亿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智能手机累计产量情况(万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未来预计基建投资增速回升以及汽车、锂电、光伏、3C等下游细分领域的回暖,有望带动相关下游产品产销提升,提振下游企业资本开支的能力与意愿,进行相应的产能扩充与升级,进而带动工控产品需求。

    四、工控行业业绩有望迎来超越反弹

    受限于下游行业整体景气度偏低,包括主流企业在内的工控行业1整体业绩承压。2019年前三季度工控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08.3亿元,同比增长16.0%,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5pct,环比提升5.1pct,归母净利润17.99亿元,同比减少14.0%,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9.7pct,环比微升0.16pct。整体来看,工控行业业绩已处于底部。

    工控板块营收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工控板块归母净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业绩承压背景下,宏发股份、汇川技术等主流企业坚持通过研发与收购等内生与外延方式,扩充自身产品与综合解决方案,综合能力不断增强。我国继电器龙头企业宏发股份全球继电器市场市占率于2018年达到14%,在规模上已与欧姆龙起头并进,稳居全球前两位,在通用、电力与信号继电器领域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此外,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积极布局,已成为第二大全球高压直流继电器供应商。目前已成为奔驰、大众、路虎等海外标杆客户供应商并开始供货,特斯拉也已于8月份完成产线认定工作。11月份,公司公告称其拟收购法拉电子,进一步增强其汽车继电器在海外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工控自动化龙头汇川技术不断通过提升产品力,继2019年推出新款PLC平台产品后,基于德国PA技术平台的CNC产品预计明年也将问世,面向OEM与EU的综合解决方案也在不断提升,同时大力研发的汽车总成也完成了多个整车厂客户的定点。此外,公司也在积极进行组织变革,强化销售力量与覆盖。除内生驱动,汇川技术还积极通过收购贝斯特进一步增强电梯业务实力与客户资源,在市场、研发、销售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有望逐渐显现。

    从过去历史情况来看,工控龙头企业因其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在工控市场触底回升时往往能够实现高于行业整体水平的收入增速。这一点在2012-2014年、2015-2017年两个工控自动化规模增速触底回升的周期都有得到验证。我国龙头工控企业的实力继续不断增强,未来有望在下游回暖的过程中分享高于行业增速的业绩增速。

    历年主要企业与工控自动化行业收入规模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9H受行业影响有所回落,但工控业务远未到天花板

    2018年国内通用变频行业市场空间近200亿,汇川市占率14%,仅次于ABB,19H营收同增11%,仍领跑行业,紧抓纺织等行业机会加速渗透,EU市场不断突破,其已在替代欧洲巨头同类型产品;3C、锂电、机器人等行业对伺服需求高,受贸易战影响下游手机、TP、硅晶行业景气度不高,19H版块-7%,目前市场规模105亿,汇川市占率约10%,公司紧抓锂电等行业机会,市占率还在提升;PLC&HMI与伺服相关,公司重点布局解决方案:PLC版块19H1下滑3%。中型PLC推出提升整体解决方案配套能力,与伺服等打包销售,市占率将快速提升。从长远来看,工控成长性高、行业进口替代空间仍大,汇川工控业务还远未到天花板。

    2018年低压变频器市场份额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伺服系统市场份额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工业机器人增长空间巨大差异化和技术自主是汇川独有竞争优势

    以每1万名制造业工人为基数对应的机器人安装数量,2017年全球平均水平为74台,而中国只为68台,跟国际一线水平相差更远,未来仍有大幅提升空间。历史上外资企业在重型机器人方面优势明显,国产品牌低端渗入占30%份额,未来将持续提升。中国工业机器人已占全球1/3销量。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13.8万台、占全球36%,远高于全球29.6%的增速。

    目前中国工业机器械人渗透率比较低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据悉,汇川已将工业机器人列为与智能制造、汽车电子并列的战略重点方向。目前,汇川掌握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两大核心部件,是国内唯一具备核心零部件自主能力的机器人厂商。汇川的伺服性能已与外资相当,控制器产品的平台和算法也很先进,虽然减速机目前仍需采用日系产品,不过其同类产品也在研发推进中。

    工业机器人成本结构,汇川掌握伺服系统和控制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凭借对下游行业的深刻理解与“核心部件+整机+工艺”的竞争优势,2018年汇川工业机器人产品在手机制造、锂电、TP等行业实现批量销售。2018-2019年行业景气下行,但汇川机器人业务同比继续增长。2019年1-9月,汇川工业机器人业务实现销售收入0.71亿元,同比增长16.85%。

    纵观制造强国发展历史,其背后均有全球领先的工控巨头作为坚强的技术支持,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目的在于要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国产工控品牌必须快速成长。

    在纺织、冶金、汽车等主要下游行业增速放缓,新兴产业尚未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销售增速也将在保持较高水平的前提下缓慢回落,预计未来几年市场销售规模增速保持在7%左右,到2023年行业销售规模有望超过5600亿元。

    2019-2023年中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2019年整体工控行业发展形势如何

    2019年的工控市场可谓是“愁云惨淡”,整体市场景气度下降,部分行业(如汽车、3C等行业)出现下滑,不少企业披露上半年业绩不甚理想。

    2019年开年之初,不少工控企业就表示受市场环境影响,从而对旗下产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价格上涨,其中有就包括ABB、三菱电机、施耐德等国际大厂。终于送走了风雨潇潇的上半年,然而刚进入年中,欧姆龙也表示受产品成本上涨以及关税调整等因素影响,自7月1日始,对旗下传感器、视觉产品、伺服、变频器、控制器、安全光幕、部分运动控制产品进行价格调整。其中,运动控制类涨幅最大,达到10%-30%。

    整体伺服市场平均下滑12.8%

    实际上自2019年以来,除了产品价格上涨因素之外,整体工控行业发展走势也不容乐观。

    其中,伺服市场与直驱市场双双下滑,且均在上半年跌入了谷底。调查统计显示:直驱市场增速放缓,增长率为4.95%,而伺服市场则一度探底,市场增长率为-12.8%。部分业内人士表示,随着5G技术商用牌照的发放为智能装备带来了新一轮的升级换代机遇,且半导体、光伏行业等行业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因此预计两大市场将在2019年下半年有所缓和,直驱市场增长率将继续保持在伺服市场之上。

    2018-2021年中国伺服与直驱行业市场趋势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04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2-2028年中国工控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2-2028年中国工控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2-2028年中国工控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共十二章,包含2022-2028年工控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2022-2028年工控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工控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