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0年中国园区经济发展趋势:预计园区数字化投资数字化投资规模达到1700亿元[图]

    一、产业园区市场开发模式与发展趋势

    园区经济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指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中工招商网指出,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与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一样,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

    园区经济是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创新性、人文性、生态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而兴起的新兴市场竞争主体,是地域经济主体的现代化、特色化和社会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园区将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平台。

    园区经济是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创新性、人文性、生态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而兴起的新兴市场竞争主体,是地域经济主体的现代化、特色化和社会化。

    园区经济一般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各地园区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园区经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园区内经济构成的主体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工业品产业园区行业市场专项调查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数据显示:自1979年,中国第一家产业园——深圳蛇口工业区拉开我国产业园区建设序幕以来,中国产业园区迈向稳步发展的第40个年头。在这40年间,中国产业园区在数量和经济规模上均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数量显示,目前全国各种有各类产业园区约2.5万个,对国家经济贡献达到35%以上。2017年底,全国有156家国家级高新区、219家级国家级,二者2017年合计实现园区生产总值为18.62万亿元,占比2017年全国GDP的24%。2018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荆州、黄石大冶湖、潜江、九江共青城、宜春丰城、湛江、茂名、楚雄、淮南、荣昌、永川、怀化等12家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至此,国家高新区总数已达168家。

    高新区和开发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集聚几乎所有的优势产业和优秀企业,以国家高新区为例,截至2017年年底,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40%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中,96家诞生于国家高新区,以小米、华为、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诞生于此。

    在产业园区40年探索和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各地因地制宜,根据国家引导和市场需求情况,已经形成多种较为成熟的开发模式,具体如下:

    从市场开发主体来看,我国产业园区开发模式可分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产业园区开发资产运营模式来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产业园区开发市场定位情况来看,根据产业园区的产业和动能定位,主要分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尽管改革开发40年来,我国产业园区的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从我国产业园区也存在定位不清、同质化严重、园区服务质量落后、园区招商困难、园区内产业协同性不够等诸多问题。根据近年来国家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方向,以及产业园区产业、市场定位趋势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引导园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园区迈入创新驱动、自主增长的发展轨道,提升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相继出台了如下政策措施。科技部消息,要做好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工作,到2020年,拟建设30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300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000个省级科技园区。

    国家级开发区(包括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数量从2013年的210家增长到2017年的365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82%。截至2018年9月,国家级高新区共168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共219家,其中苏州工业园是唯一一家拥有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经济开发区双重身份。

    2013-2017年连续五年间,国家级开发区贡献的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在22.4%以上,已经明显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主力军。由此可见,产业园区对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2017年,纳入统计的156家国家高新区全年实现园区生产值9.52万亿元,同比增长7.5%;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万亿元,同比增长9.9%。

    2018年12月17日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国家级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百强研究白皮书》显示,国家级高新区在上榜园区中占据绝对优势,共有66家园区上榜,其中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000931,股吧)科技园区分别位列第1和第4名。榜单前10名中,高新区8家,经开区2家;前20名中高新区14家,经开区6家。

    2018年产业园区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十强产业园区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二十强产业园区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榜单前20名园区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占9、7、3、1席,中西部园区发力赶超态势明显。

    2018年20强产业园区地区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未来我国产业园区开发将呈现五大趋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互联网+园区经济行业发展:园区数字化投资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1、互联网+能解决传统园区经济的发展痛点满足用户的需求

    “互联网+”是创新2.0格局下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新方向,是在创新2.0发展推动下衍生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以及其催生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互联网+”代表着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形态,能够有效发挥互联网在社会各类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整合和优化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进行深度集成融合,提高社会各个领域产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构建更广泛更深度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形势。

    根据“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制定,从园区管理的角度看,随着互联网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园区的“互联网+”效应是加快园区各大领域的科技、信息、知识、金融融合并形成信息共享机制的过程,它为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创造了无限的想象力,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化园区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产业园区存在如下发展痛点,随着全球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智慧园区”建设已成为发展趋势。

    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同时园区还面临着保障民生、城镇化、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形势。互联网+园区经济行业的用户通常包含园区管理人员、园区服务人员、入驻企业、创业者、从业人员、商家、外部访客7类角色。

    2、园区数字化投资市场规模分析

    园区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第一个是现有园区的转型升级,例如原有的信息化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在产业的发展,这样就会形成需求;第二个方面则是新园区的建设,新的产业的出现,新的技术的出现,都会导致新园区的开发与建设,那么园区互联网+的需求也会产生。2019年中国园区数字化投资(从前期顶层设计与咨询规划、落地实施方案、产品应用开发、平台搭建到运营服务)超过1600亿元,未来三年增长近20%。

    2019-2022年中国园区数字化投资数字化投资规模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普及,传统产业园区的二次开发或智慧化也将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未来将有更多的厂商加入这一领域,同时互联网+园区厂商也将向高度集中化和专业化发展,高度集中化是指随着互联网+园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几家企业的互联网+园区解决方案将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从而在以后的普及中将更多的运用这几家公司的方案。而专业化主要表现在互联网+园区的具体建设过程,专业化使得产业链条更加明晰,不同业务的企业之间出现联合,对于同一个互联网+园区,有的企业提供整体的系统规划,有的企业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有的企业专门设计平台,有的企业则可能只承接某一项专业服务等。

    轮互联网+园区建设的参与方不仅仅以集成商为主,平台服务商、新技术服务商、运营服务商都在不断切入。尤其是以华为、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平台服务商对互联网+园区市场关注度的提升,将加速此市场发展。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是运营服务商,从资产增值的视角帮助园区拥有方进行技术化手段运营。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2403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园区经济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园区经济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园区经济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园区企业孵化与加速服务平台建设,中国园区区域市场及战略规划,2024-2030年中国园区经济前景及投融资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