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政策、行业现状及行业十大发展趋势分析预测[图]

    一、2020年医药行业政策

    医药是关于人类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科学。它的对象是社会的人。因此,医学与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具有密切关系。本世纪著名医史学家西格斯特指出:"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医学的每一个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与病人,或更广泛地说,是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世界各地,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将现代西医看作是正统的医学,也称作常规医学、普通医学、现行医学,或主流医学。西医之外的医学则被称为非主流医学、替代医学、补充医学、另类医学、非常规医学等。

    2020年料将是处方外流业绩兑现年。2019年是处方外流提速年,2020年料将是处方外流业绩兑现年,广东省成为第三个零售药店对接医保统筹的省份,推动全国处方外流进程。新冠疫情期间,国家医保局出台“长处方”相关医保报销政策;全国两慢用药处方外流总规模超千亿,预计线下药店流出规模达317亿。采用保守的估计方式,预计五大药房市占率约为1.8-2.8%,利润预计增厚5000-9000万。两慢用药外流还驱动零售药店客流大幅增加,强化零售药店“低毛引流、高毛盈利”逻辑;此外,新冠状疫情促进互联网诊疗业务爆发,也是对处方外流的重要推手。

    专业化药房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已出台《零售药店经营慢性病药品服务规范》(即慢病药房标准)、《零售药店经营特殊疾病药品服务规范》(即DTP药房标准)。其中特病药房(DTP药房)于2019年6月30日公布第一批达标药店名单(总计60家),预计此次通过标准的60家药店有望优先对接医保统筹。未来随着慢病药房和特病药房的逐步落地和验收,以上两类药房均有望对接医保统筹,推动处方外流。

    处方流转平台通过第三方电子处方流转平台,成功对接院外药店。同时对接医保统筹,实现了处方院外流出。梧州模式有望进一步在全国推广,进一步推广处方外流。

    2020年12月底前,各地实现30%以上本地参保人激活医保电子凭证,每个地级市主要大型药店和至少1家医院支持使用医保电子凭证。

    二、、中国医药制造业短期受阻,长期将恢复回归增长态势

    2020年一季度,我国医药制造业收到新冠疫情爆发影响,医药企业不同程度延迟开工,停工停产、运输受阻、物流管制与人员交通限制等情况对药企的经营带来了明显影响。尤其对于一些实力不强的企业来说,短期内甚至将面临资金链断裂和倒闭的风险,料想整体经营惨淡。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业内人士看来,特别强调中医药在防治疫情方面的功效,有望大幅增加中成药及中药方剂的市场规模。

    2014-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市场规模波动变化,增长率持续下降;其中,2016年为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一年,行业市场规模为28062.91亿元,同比增长9.63%。2018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降,为23986.30亿元,同比下跌11.54%。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医药制造行业市场消费调查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营业收入累计达到21596.5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利润总额2842.8亿元,同比增长10%。(注:为全面反映工业企业收入规模,从2019年起,国家统计局用“营业收入”替代“主营业务收入”。相关指标相应调整。)

2014-2019年中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市场规模及增长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医药市场容量越来越大,规模将以14%-17%速度增长。随着医药需求和医疗保健体系健全,我国将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1、中成药制造业

    由于2019-nCoV与SARS样冠状病毒的同源性达85%以上,SARS的疫情发展和医药行业表现的回顾对本次疫情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对中医药治疗在抗击非典中的应用经验,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早期,中医药就已参与到对疫情患者的救治当中。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中,将包括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等药品进入其中,对中药行业及企业形成一定利好,尤其是相关药品的生产企业。

    反观2003年,尤其是上半年,中成药产量相比2002年增长迅速,其中5月达到最高值,中成药产量答案到7.1万吨,相比2002年同比增长68.50%,带动医药制造业整体同比增长35.4%。

2003年中成药产量及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2-2018年,中成药生产行业市场规模波动下降趋势,同比增长也呈现下滑趋势, 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中成药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655.20亿元,同比增长下滑18.84%。

2012-2018年中国中成药生产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比非典期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得到了更加广泛而及时的应用。预计,受疫情影响,将逐渐促成我中药审批制度等完善,拉动中成药制造业需求增长。

    2、生物制药行业

    相对于整个医药行业和其它占主流的子行业来说,我国生物制药是一个占有较低市场份额的小行业,但是它的发展潜力却是非常巨大的,其发展速度和利润增长速度都高于化学制药和中药。近年来国家加大对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使中国生物制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2012-2018年,生物制药行业市场规模波动上升,增幅呈现下滑趋势,其中2012-2015年增长较快,增速均在10%以上,2016年出现下滑。2018年,规模以上生物制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43亿元,同比下滑26.22%。

2012-201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带动了对静丙、白蛋白等产品的需求,使企业库存快速消耗,同时,短期造成采浆工作陷入停滞对未来投浆量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导致血制品供不应求;2020年2月3-9日受疫情延迟复工影响,仅披露14条疫苗批签发记录;2月10-16日为春节后第二周,中检院批签发工作已恢复正常,该周披露120条疫苗批签发记录,与以往正常周次基本持平。

    据此,预计虽然受到疫情影响,生物制药企业复工受到影响,但由于疫苗、血制品需求拉动,相信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市场规模在短暂调整后将会迎来更快的扩张。

    3、血液制品中、短、长期或都将迎来快速增长

短期看,由于静丙在此次疫情中广泛应用,一季度将迎来销量的增长。血液制品在此次疫情中起到了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疫情中在患者和医护人员中均有使用。静丙含有广谱抗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IgG抗体,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经静脉注射后,能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北京协和医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建议方案V2.0提出:人免疫球蛋白,重症患者依据病情可酌情早期使用IVIG0.25g/kg/d,疗程3-5天。柳叶刀近期发表了武汉金银潭医院对99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27%的患者使用了静丙进行治疗,临床显示患者的免疫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从批签发数据可以看出,2020年一季度静丙批签发数量为464万支,同比增速达到109%,实现高速增长。

2015-2020Q1静丙批签发情况汇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期看,静丙短期需求端的激增,将快速消化渠道和公司内部的库存。库存出清,将为静丙在接下来1-2年的加速增长奠定基础。此次疫情已经消化掉静丙3-6个月的渠道库存,目前渠道库存已经出清完毕,血液制品企业内静丙的库存亦被加速消化,2020年静丙或将实现量价齐升。

    长期看,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结构或将变化,静丙长期将加速增长。在SARS流行期间,静丙用量增长明显。根据《SARS流行期间珠三角地区39家医院用药变化分析》的数据分析,2003年二季度静丙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9%,而2002年同比增速仅为-9%。根据草根调研,发现北京和广州是静丙用量相对较高排名最前的两个城市,主要原因为当年非典疫情爆发两个城市最严重。通过非典疫情,静丙的临床认知得以提升。此次疫情涉及地区广泛,患者数量多。随着静丙在疫情中的广泛应用,患者与医护人员对静丙的认知会进一步提升。这将有利于静丙适应症的拓展,同时提升静丙的销量。静丙在国际血液市场上为核心的驱动力,带动国际血液制品行业的增长。我国静丙占比较国际市场低,同时增速较缓慢。此次疫情后,我国或将迎来静丙推动血液制品增长的时代,从而带来血液制品行业的长期增长。

    4、把握药店行业集中度提升和盈利能力双螺旋提升机会

    4.1.外延为基: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1)药店渠道占药品零售终端比例只有23.4%,提升空间大。2019年我国零售药店约4196亿市场规模,占整个药品终端市场规模的23.4%,和海外成熟市场规模仍然有较大差距。2015年美国零售药店终端占比83.3%、欧洲90%、日本54.4%,中国药品终端市场占比23.4%与美国等成熟市场药店渠道占比差距大。

2019年中国药品终端市场结构(亿元)

药品终端市场约17955亿,+4.8%
公立10540亿,+1.2%
互联网数字医院
零售药店约4196亿,+7.1%
实体药店4057亿,+6.2%
网上药店138亿,+40%
乡镇+社区3212亿,+5.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不同国家药品销售渠道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国内零售药店药店数量达到48.9万家,连锁率52.4%,叠加人口密度是美国三到四倍,与美国目前74.5%的连锁率相差较远;中国平均每万人执业药师注册数仅为3.43人/万,与日本24.6人/万和美国12.4人/万相比还有提升空间;中国药房日均单店销售收入316美元与日本药妆店8725美元、美国药店11291美元相差明显;行业集中度CR5仅有10.5%,相较日本药妆CR10=72%、美国CR4=83%仍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中国药店与美日药店对比差距较大(均为2018年数据)

国家
人口(亿)
药店销售规模
门店业态
家数(万)
行业集中度
连锁率
执业药师人数(每万人)
执业药师数
店均服务人数
日均销售(美元/店/日)
中国
13.9
约560亿美元
药店
48.9
CR5=10.5%
52.40%
468200
3.43
2854
316
便利店
12
11628
728
日本
1.3
约629亿美元
调剂药局
5.5
CR10=14%
NA
311289
24.6
2299
3158
药妆店
2
CR10=72%
6285
8725
便利店
5.5
NA
2329
4373
美国
3.2
2635亿美元
药店
6.2
CR4=83%
74.50%
40100
12.4
5250
11291
便利店
15.5
2093
8948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国家政策引导公立医疗机构降低药占比,中国处方药品销售市场每年

    保持稳定流出至院外渠道。2018年国家公立医院总收入为2.81万亿元(同比+10.1%),药品总收入为0.8万亿(同比+1.4%),2010-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占比从41.8%逐年下降至28.7%,随着药占比政策趋严,处方外流趋势确立并不断加强,连锁药店行业作为院外主要零售渠道有望承接处方加速外流而受益。

    同时,疫情期间国家政策针对常见/慢病网售处方药放开印发指导意见,短期因支付环境及监管条件尚未成熟,以及受众错配而冲击有限,线上放开销售反而将促进处方药品加速流出。

2010-2018全国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比持续下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两票制+药品集采,供给侧改革带动药店集中度提升。2017年底及2018年底分别实施的两票制和降价集采降低了药品在流通环节利润,成本价中标后定量供应直接导致上游制药企业调整销售策略关注连锁药店销量占比,所以连锁药店有望进一步整合单体药店。

    3)激烈竞争下单体药店生存环境越发艰难。连锁零售药房因具规模优势,在品类扩展和议价、物流储备周转、以及配送成本上与单体药房相比拥有较大优势。2018年新店盈利周期小幅下降至13.5个月,新店平均投资额为40.3万,但新版GSP要求认证一店一师推升人工成本,租金压力导致即使非疫情期间新开单店平均投资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盈利周期越来越长,单体药店经营压力仍较大;同时,连锁药店拥有较大成本优势和经营协同,过去五年上市连锁药房关店率远低于行业平均关店率,营运质量良好,行业连锁率有望继续提升

    4.2.内生为翼:连锁药店渠道价值重塑,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药占比71%和日本药妆店的药妆+保健品占比62%,中国药店承接处方外流未来渠道将不断拓宽,药妆和保健品占比也有很大空间。目前国内处方药在药店利润贡献占比小于收入贡献,主要是由于国家集采政策取消药品加成导致,其他品类中OTC利润贡献最高,其次是保健品和中药饮片利润贡献较高。GPO挤压处方药利润且入选有限,药店成为集采掉标品种、原研品种、辅助用药、OTC药品的重要销售渠道。处方药体量大,是药店定位引流品种。

GPO后药店行业导流和利润品类划分

导流品种
集采中标中选药品
原研药品
原研药品 也具备一定议价
利润品种
集采中标落选 品种
GPO外药品
OTC
辅助用药品种
中药饮片
保健品
妆护食饮
器械及二倍体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品类贡献收入占比看,2009年至2018年期间处方药品在行业收入占比一直保持30%以上,2015年后由于处方药外流加快,OTC占比排名低于处方药品成为收入贡献第二大品类;从品类贡献利润占比看,由于支付方性质不同,OTC类产品的药品属性及定价不受限,多年来利润贡献占比(2018年34.22%)排名居首,处方药虽然受到定价限制但由于其刚需属性利润贡献占比排名仅次于OTC品类(2018年达27.03%);中药饮片、保健品的收入利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行业收入利润结构也将根据连锁药店议价能力和对品类的把控能力提升而继续优化。

    5、网上药店市场规模

    近几年,我国网上药店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根据米内网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含药品和非药品)销售规模达到6106亿元,其中网上药店的销售规模达已从2013年的39亿元上升到905亿元,市场份额占比已由五年前的1.2%连续增长至14.8%。

    同药品终端销售额一样,2012-2018年我国网上药店药品销售额逐渐增加,2018年我国网上药店药品销售额达到99亿元,同比增长41.3%,2019上半年实现销售额70亿元,同比增长40.6%。

2012-2019年中国网上药店药品市场规模及增长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疫情肆虐期间,为减少出门,网上药店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另外,中国的电子商务环境也为医药电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预计,受疫情影响,我国医药电商行业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将大放异彩,在医药零售端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据测算,网上药店药品销售市场规模在2012-2018年达到64%的较高复合年增长率,预计2020年我国网上药店将保持高增长态势。

    6、医疗服务后疫情时代或将进入加速发展期,专科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可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医疗服务市场迅速扩展。

    《“十三五”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与限制公立医院扩张的政策相继出台,“抓预防、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方式成为政策主导的大方向,非公立医疗机构迎来政策红利带动快速发展的机遇。中国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对健康的需求群体不断扩大。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60+人口比例将达到43%。2004~2015年期间,公立医院占比从86%下降到47%,民营医院逐渐成为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重要终端。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此次疫情后,民营专科医院或将实现快速发展。此次疫情涉及地区广,众多公立综合医院的医生前往武汉进行支援,考虑疫情前,较多公立医院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疫情中各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紧缺现象或更为明显。同时,为了控制住疫情,减少病毒传播风险,一些公立医院停诊,这给很多患者的日常诊疗带来不便。医疗服务下层,就医患者的分流将作为医疗服务领域的重点工作,其中民营专科医院作为公立医院患者分流的主力,或将迎来快速增长。2003年非典疫情后三年,民营专科医院进入快速增长的三年,2004、2005和2006年民营专科医院数量的增速分别达到29%、23%和29%,增长迅速。此次疫情后,民营专科医院或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医疗服务领域推荐关注的标的主要有通策医疗、爱尔眼科及美年健康。通策医疗主要覆盖口腔医疗服务领域,爱尔眼科为眼科医疗服务连锁机构,美年健康所在领域为体检行业。

    7、消费领域后疫情时代将恢复增长,居民健康意识加强推动其加速增长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个人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到2019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万元/年,比2013年的1.8万元/年提高了67%。其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大于城镇居民,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大幅提高,人们的健康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大幅提高。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对医疗卫生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可以看出,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逐渐加强,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也呈现逐年上市的趋势,2018年人均卫生费用达4237元,同比增长12%

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健康意识与消费能力的快速提高,医药自主消费类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呈现了快速上升的趋势,通过加大消费支出水平享受更好的健康服务和医药产品已经成为了我国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必选消费需求。同时,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市场下沉的空间广阔.

    8、疫苗企业后疫情时期有望继续快速增长,新冠疫苗研发有序进行

    此次疫情使得居民的卫生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强,对疫病预防的关注度上升。疫苗,作为疾病预防最有效的手段,对其接下来的发展持积极的态度。

    此次疫情将带来传染病相关的二类苗加速增长,其中流感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未来的增长值得关注。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均为二类疫苗,因此并非强制接种的疫苗品种,均需要居民自发接种自付费用。

    流感疫苗2019年全年批签发数量为3078万支,相较于我国14亿人口的基数,渗透率仅为2.2%。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3日,美国共接种流感疫苗1.7亿支,这代表美国2019年一年的流感疫苗接种量就为1.7亿,考虑期3.3亿的人口基数,渗透率高达52%。随着我国居民疾病预防意识的上升,流感疫苗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从而带动流感疫苗加速增长。

2012-2019年我国流感疫苗批签发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作为预防侵入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PD)的最主要手段,在全球广泛应用,其中1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是目前预防IPD种类最多的品种。沃森生物为第一家国内获批生产销售该产品的企业,康泰生物的产品或将第二个获批上市销售。该产品有效预防IPD,在美国,1998年,每10万5岁以下儿童中有95人患IPD,随着7价和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上市,该数据在2016年下降到9人。

    该疫苗对成人预防IPD同样有帮助,19-64岁人群患IPD的数量亦从1998年的16人/10万人下降到了2016年的8人/10万人。辉瑞在美国获批的适应接种人群中,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2月至2岁儿童中需要接种4针;2岁以上、65岁以下并未接种过该疫苗的人群建议接种1针;65岁以上人群结合自身身体状态和疾病史遵医嘱接种,为名副其实的全年龄接种疫苗品种。沃森的产品获批适应接种人群为6周龄至15月龄婴幼儿,未来有望实现适应人群的扩展。随着国产13价肺炎球菌疫苗的相继上市,其将实现爆发式增长,从而推动我国疫苗行业的快速增长。

进口13价肺炎球菌疫苗(Prevenar13)近年来在我国批签发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其次,此次疫情使得国家更加重视疾病的防控,尤其是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控成为公众卫生健康领域工作的重点之一。在此背景下,优质安全有效的新疫苗产品有望实现加速上市,而在研产品储备丰富的疫苗企业值得关注。

    同时,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正在应用多种路径有序进行。目前国内众多企业均参与到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中。其中研发进度相对较快的为康希诺,其已经进入I期临床实验阶段。另外,智飞生物正在申请临床实验,复星医药与BioNTech合作,独家开发、商业化基于其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针对COVID-19的疫苗产品,目前处于临床前阶段,并计划在4月底在中国、德国和美国开始临床试验。浙江普康生物目前处于动物试验阶段。

国内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企业及进展

公司名称
路径
进展
备注
康希诺
腺病毒载体疫苗
I期临床
与军事科学院合作
复星医药
mRAN疫苗
临床前
与BioNTech合作
浙江普康生物
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
动物实验
智飞生物
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
临床申请
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
三叶草生物基
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
 
康泰生物
与艾棣维欣生物制药合作
成大生物
多肽疫苗
与清华大学药学院合作
冠昊生物
mRAN疫苗
与ZYTherapeuticsInc合作
斯微生物
mRAN疫苗
-
与同济大学合作
武汉博沃生物
MVA-VLP病毒载体
-
与杭州医学院合作
国药集团中生研究院
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灭活疫苗
-
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
国药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
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mRNA疫苗
-
与华西医院、浙江特瑞斯
药业合作
-
-
-
华兰生物-
-
-
-
沃森生物-
-
-
-
罗益生物-
-
-
步长制药-与浙江大学合作
北京科兴生物-
-
-
与GeoVaxLabs合作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9、承接全球市场迁移和国内市场空间释放共同助力国内研发外包行业步入黄金发展期

    2014年-2018年期间,全球CRO销售额年复合增速为9.6%,2020年全球CRO行业规模预计达到687亿美元,CRO行业将占整体研发投入支出的58.3%。在国际制药企业研发外包往新兴国家转移,生物医药园区、人才以及创新药VC/PE井喷式发展,一致性评价落地、CRO行业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等因素影响下,我国CRO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预测2016~2020年期间我国CRO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21%,至2020年末我国CRO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超过600亿元。

全球&中国CRO行业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未来几年将迎来本土CRO的黄金发展期,逐渐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本土CRO熟悉国内市场,可提供大部分临床前或临床试验研究服务,研究成本更加低廉。考虑到临床CRO的成本高,周期长,是研发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选择CRO供应商方面更加注重性价比。CRO行业是人力资源密集型行业,中国的劳动力资源更加丰富,价格较美国而言更加低廉。
国内人工资源丰富,2014年后,医学类硕博研究生毕业生人数均在6万以上,为行业提供充足的人力基础。

    2)中国创新药崛起,科创板为医药创新助力。鼓励创新药相关政策的出台,使新药申报数量、IND批件数量增长迅速,药品临床试验开展增多以抗体为代表的的国内生物创新药临床申报逐步迎来快速增长。主要由目前4+7带量采购影响,仿制药目前价格承压大,以恩替卡韦为例,价格降幅超过90%,而目前全球前十大销售药品中,抗体药物占据6位,其中阿达木单抗销售额达199亿美元,目前国内PD1、CD20、VEGFR、HER2的靶点药物研发开展如火如荼。

    承接全球市场迁移和国内市场空间释放共同助力国内CDMO行业步入黄金发展期。成本优势是CDMO行业由欧美成熟市场向国内迁移的最初动因,近年来国内在医药技术研究、产权保护制度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进步明显、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使得国内CDMO企业受到众多跨国药企的青睐,并参与到全球新药创制的浪潮中。

    全球CDMO市场已由西方成熟市场向亚洲等新兴市场转移,中国受益最为明显。欧美成熟市场劳动力及环保成本日趋昂贵,叠加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药品市场需求爆发,以及在药品专利保护制度建设上逐步完善,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固有的成本效益优势的基础上,随着科研和制造实力的提升,全球CDMO市场已陆续开始从西方成熟市场向亚洲等新兴市场转移。预计2028年亚太地区CDMO市场份额将达到34%,接近北美。在国内市场,国内药企向创新药研发转型,及众多新兴创新型药企的涌现,为CDMO企业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此外,近年来国内鼓励创新政策频出,特别是MAH制度的推行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制药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MAH制度的施行,改变了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的“捆绑式”管理模式,CDMO企业可为国内药企同时提动研发和生产服务,充分享受国内制药行业需求增长的红利,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欧美、中国、印度CDMO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地区
欧美
中国
印度
优势
研发能力强
研发能力较强
人力原材料成本低
客户渠道利用率高
产业链完善,制造业基础扎实
研发能力尚可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日趋完善
语言优势,沟通能力强
管理体系完善
人力原材料成本低
市场需求大,成长速度快
-
管理体系尚可
-
-
人力资源储备丰富
-
-
研发能力较强
-
-
市场需求大,成长速度快
-
劣势
人力原材料成本高
客户渠道利用率低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
市场成熟,成长缓慢
沟通能力较弱
管理水平较弱
-
-
客户渠道利用率低
-
-
气候条件不利于合成化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展望2020,中国医药行业的十大发展趋势预测

    1、带量采购扩围倒逼药企创新,产业面临大洗牌

    继带量采购扩围政策推进后,2019年12月29日,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正式开展。按照集中采购工作安排,2020年1月17日将在上海招标产生拟中选结果,全国各地患者将于4月份用上第二批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

    业内认为,带量采购逐渐成常态,药价虚高水分被挤出后将惠及患者。而对于药企而言,面对这种市场新环境,将不得不在提质降价上做文章,加强创新研发。同时中标药企有了销量的保证,在营销上的投入上将减少,或刺激企业投身创新药研发。总的来看,创新是未来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词,整个产业都将面临大洗牌。

    目前,国内药企正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占比不断提高。例如,国内医药龙头企业恒瑞,其2019年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达14.15亿元,同比增长90.96%。

    2、RGs新政影响未来格局,2020年模拟运行

    2019年10月1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发布《关于印发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技术规范和分组方案的通知》,其中包含了两份重要标准,分别为《国家医疗保障DRG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和《国家医疗保障DRG(CHS-DRG)分组方案》。

    其中,《技术规范》的出台意味着全国DRG付费试点将具有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指导标准;《分组方案》的出台则意味着各个试点城市在落实过程中需按照《分组方案》所给的统一分组操作指南,再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从而制定本地的细分DRG分组(DRGs)。

    业内表示,根据国家DRGs试点工作的推进逻辑,2020年模拟运行、后年开始实际付费。总的来看,随着DRGs新政的推进,未来医药市场格局将受影响,而留给药企适应市场新环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3、本土创新药企业蓄势待发,2020将迎来重磅产品上市潮

    业内预计,2020年国内创新药领域的投融资仍会较2019年增长,预计2020年全年投融资将在200-210亿人民币。总的来看,创新药领域回归了常规的发展路径,已经成为一个稳定运转的细分领域。

    本土创新药企业蓄势待发,将于2020年迎来重磅产品上市潮。业内指出,从优先审评名单中梳理出的或将于2020年上市的十款国产创新药来看,均为是小分子药,国产大分子创新药则在PD-1单抗悉数完成NDA之后没多大动静。

    4、跨国药企在中国高速增长,发展势头强劲

    在中国医药新政影响下,跨国药企正在加速作出战略应对。业内认为,成本压力、推广能力要求提高、营销效率等已经成为在华跨国药企目前面临的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潜在的商机。

    目前,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除了加快把自己的创新药引入国内以外,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等跨国药企通过降价参与带量采购,还有跨国药企加速进入医保准入谈判,新版医保目录中标的52种新增西药中,有41款均来源于诺华、辉瑞等跨国医药巨头,占比近八成。

    此外,葛兰素史克、德国勃林格殷格翰、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正瞄准中国基层市场,将其视为未来拓展的重要市场。总的来看,跨国药企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或与本土药企展开新的较量。

    5、产业资本全面进入医药创新领域

    从2014年开始,我国医药研发领域融资额快速增加,进入2018年更是有大幅提升。业内认为,2020年,产业资本将全面进入医药创新领域,倒逼更多的传统型药企加大医药创新领域的布局。

    2019年9月份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麦肯锡全球医药医疗业务负责人MartinDewhurst表示,风险投资对于生物医药创新的支持力度是坚定不移。预测今后10-15年,很多中国的药企可能会跻身财富500强,或出现16家“独角兽”。

    6、2020年中药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拐点

    当前,随着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药产业正向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新的重要机遇期已经到来。业内认为,2020年中药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拐点。

    一方面,中药行业面临更高的现代化发展要求。以中药配方颗粒为例,在制备过程中,配方颗粒生产标准化、监管全面化,产品质量稳定,是中药现代化发展趋势。配方颗粒企业需要按照标准严格生产,同时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技术不断成熟,以及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具有很好的成长机会。

    7、MAH整合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

    MAH制度将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允许药品上市许可证明文件的持有人自行生产药品或委托其他企业生产药品。目前,我国开展MAH制度试点已近4年,在鼓励新药创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业内表示,MAH制度试点大大激活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同时将有利于整合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进一步升级,并给具有强大生产制造和质量控制能力的药企带来诸多市场机会。

    8、穿透式财务核查,2020或再遭合规挑战

    药企的“财务问题”始终是监管关注的重点区域,上市药企财务事件频发的背后,表明了行业普遍存在的财务数据注水、虚增药价收入等问题。

    2019年6月份,我国开展2019年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对77家药企进行穿透式财务核查,核查内容包括费用的真实性、成本的真实性、收入的真实性等。业内认为,“穿透式”查账反映了药企的合规体系再次遭遇挑战,预计2020年会更加困难。在此背景下,药企营销应不断升级改造,也需要转型布局。

    9、医药O2O变局,2020洗牌加剧医药O2O属于一个低频但刚需的行业,解决了医药行业原有B2C模式的三个痛点:时效性痛点、监管的痛点和企业内部渠道冲突的痛点。目前,医药O2O蕴藏着巨大的市场。业内认为,随着药店新商业的崛起,未来药店零售市场格局也将发生改变,药店、药品供应都将重构,医药O2O有望助力药店拿下6000亿市场。这也将吸引更多的企业积极探索。

    与此同时,医药O2O市场也面临变局。据了解,很多平台因未能将自身转变为一个服务商的角色,纷纷倒下。另外,医药O2O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送药属于低频次消费且送药时间较长。业内认为,2020年医药O2O洗牌将加剧,跳出医药O2O单纯送药模式,打造完整闭合的产业链或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10、科创板发展逐步成熟,进入平稳发展状态

    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准备上市企业的良好选择。业内认为,港股和科创板在上市方面各有自身的优势,2020年预计企业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而科创板作为2019年的热门板块,在起初的上市热潮结束之后,也将会在2020年逐步进入平稳发展的状态。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辅酶Q10行业投资机会分析及市场前景趋势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辅酶Q10行业投资机会分析及市场前景趋势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辅酶Q10行业投资机会分析及市场前景趋势报告》共十二章,包含辅酶Q10投资建议,中国辅酶Q10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中国辅酶Q10投资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