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0年国内外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图]

    现在国外疫情蔓延,需求肯定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这里面蕴藏着很大的机遇。现在国外一天新增确诊病例3万多,欧洲现在疫情蔓延是比较厉害的,现在凡是疫情蔓延比较厉害的地方,实际上好多物资慢慢也会缺乏的,如果外贸企业能够抢抓机遇,那么可能还能够做得比平时还要好一些的。

 

    现在欧洲等疫情蔓延比较快的国家,口罩等防疫物资非常缺乏,还有医疗器械等也是很缺,还有各种生活用品等,也是非常缺乏,只要是能够生产出来欧洲等国家紧缺的产品,那么肯定是能够赚到不少的。

    现在国内抗击疫情基本上取得了胜利,现在好多省份都在逐渐摘掉口罩,因此,现在国内口罩等抗疫物资需求量可能会逐渐下降,这时候正是向国外出口的大好时机。

    一、记“疫”:疫情下的外贸复工

    2020年1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表示2020年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2020年2月1日,以湖北为首的地区相继再次延长春节假期……2019-2020年的春节复工对外贸企业来说,漫长而煎熬。

    2月24日是一个时间转折点。在这一天,钟南山院士表示国内下调响应级别时机已到,中国疫情顶峰似乎已经过去,但全球危机才刚刚开始:日本、韩国、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外贸企业的抗疫战被迫进入下半场。

    自复工以来,询盘云通过免费公益系列直播课的形式,为外贸企业的复工管理提出了及时有效的建议。在此也梳理出一份外贸企业的复工时间表,希望给仍处于迷茫状态的企业提供一些启发和助益。

    二、国内疫情新阶段,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变化?

    2020年2月,为了解疫情对外贸企业的真实影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询盘云通过互联网渠道推出《关于新冠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影响的调查问卷》,最终在调查期内收回有效问卷356份。根据调研结果,外贸企业面临的形式依然严峻。

    参与调查企业的企业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调查样本来看,参与调查的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较大,75.61%的企业员工数量少于100人。

    关于疫情对公司营收的影响,大部分企业(49.55%)还比较迷茫,暂时无法判断影响程度;另外29.27%的企业预计营收受疫情影响下降10%-20%;26.3%的企业预计下降10%以下;而预计下降20-50%及50%以上的企业各占2.44%。

    预计本次疫情对公司2020年营收的影响程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关于账上现金余额能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可以看到,43.9%的企业认为能维持企业生存半年以上;12.2%的企业仅能维持企业生存不到1个月;14.63%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9.5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7.32%的企业可以维持4个月;2.44%的企业可以维持5个月。

    账上现金余额能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被问及疫情期间公司面临的主要困难(多选题),最突出的是交通物流阻滞(占20.18%)和订单减少客户流失(占19.3%),其余困难包括经营成本压力大(占15.7%)、员工返岗困难、合同按时履约困难、原材料及上游供应链受到影响(各占14.91%)等。

    疫情期间公司面临的主要困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企业在疫情期间恢复生产面临的问题中(多选题),物流受到影响占19.51%,产业链恢复占17.07%,人员密集控制疫情仍有风险16.26%,人员返岗占13.82%,无法出境出差或参会占13.01%,生产成本提高占10.57%,资金短缺占9.76%。

    疫情期间恢复生产面临的问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企业应对现金流短缺问题时(多选题),27.27%的企业选择贷款,18.18%的企业选择延迟支付货款,16.67%的企业选择现有股东提供资金,10.61%的企业选择减员降薪,6.06%的企业会引入新股东,6.06%的企业选择停产歇业,15.51%的企业选择了其他。

    如何应对现金流短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企业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诉求中(多选题),降低/减免税费及成本补贴各占23.39%,提供流动性支持占20.16%,适度延长贷款偿还期限或豁免部分债务占16.94%,减免利息占16.13%。

    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诉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疫情期间,外贸企业在营销和管理方面面临的痛点中(多选题),线上营销还未搭建好占21%,网站访客的转化率低占20%,远程难以监控员工效率占20%,线上营销的内容太粗糙占15%,客户线上考察无法追踪占12%,欠缺广告投放专业技能占12%。

    疫情期间,您的企业在营销和管理方面面临的痛点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到,疫情让大部分外贸企业措手不及,特别是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焦虑”成为这段时间外贸企业的关键词。的确,受

    疫情影响,全国各地企业都受到诸如人员返岗难、供应链恢复难、资金链紧张等问题;而具体到外贸行业,除了国内企业需要面临的普遍问题外,由于国际上对人流和物流的限制与管控,疫情又给外贸营销、国际物流等带来了挑战。

    那么系统地看,在国内疫情新阶段,外贸企业究竟面临哪些变化,以及该如何应对?

    疫情对外贸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延期复工、提高疫期管理难度

    和阻碍外贸营销三个方面。

    第一:延期复工导致企业生存压力骤增

外贸企业延期复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
企业自身延期复工(有时是因为各地限制复工的政策较为严格,审批制客观上延后了复工日期),导致货物交付和回款延期。
2
上游产业链和物流延期复工,导致企业即使自身复工,也难以在短期内恢复生产和交付。一方面,前段时间武汉(全国第三大交运物流中心)的封锁大大降低了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光缆、空调、显示器、汽配、医药等行业与湖北关联密切,这对全国交运物流和相关产业链恢复影响巨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生产型企业和贸易型企业在复工方面所面临的困境有所区别,比如贸易企业本身没有工厂复工的困扰,但总体来讲,所有外贸企业都需要关注上下游供应商的延期复工问题、订单交付和回款延期问题以及资金链紧张导致的运营问题等,企业生存压力骤增。

    第二:防疫及远程办公提升企业管理难度

    疫期复工面临的一个现实情况是,恢复生产秩序所带来的人员聚集与防疫总原则存在矛盾。为了避免办公场景下的聚集性感染风险,企业需要:

1
在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做好生产现场的防疫
◆制订防疫条例,备足防疫物资◆特别注意不能忽视餐厅和卫生间的防疫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厂区内能够一应解决员工的生活与工作)可以封锁厂区,或者在厂区内设立隔离区,限制人员自由流动
2
非生产型企业和生产型企业的非生产部门,尽量远程办公
◆做好对线上工作任务的有序化管理◆做好员工思想动员工作◆借助互联网工具做好沟通协同工作◆借助管理工具做好日常工作的记录、监督和考核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第三:疫情倒逼企业重视线上营销与管理

    随着全球疫情爆发,外贸企业可能遭遇双向管制,国外客户进不来,

    国内企业出不去。当疫情进入新常态阶段,外贸企业营销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
展会等线下营销受到较大影响(比如127届广交会已确定不会如期举办),对于依赖单一线下渠道的传统企业来说是巨大挑战
2
外贸订单成交对线下商务谈判的依赖度很高,无法线下见面导致成交日期大大延后,同时交流渠道和频次减少,不利于通过沟通争取客商信任或谅解
3
物流管控措施提升交易成本,且货物交期延迟或可引起外国客商退货或变更供应商
4
国内外疫情爆发给外国客商造成恐慌情绪,甚至会出现反华和种族歧视的舆论
5
美国、印度等国家借机升级贸易战,如印度对玩具行业加征60%税
6
食品、生物制品行业受限制较大,如俄罗斯等国暂停对外采购食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企业应当如何适应外贸营销新挑战?询盘云建议外贸企业统筹兼顾“短期应急纾困”和“中长期升级”,让这场“不可抗力”成为新阶段的起点,而非终点。

具体措施包括

1
以正确心态认识短期内的营销困难
由于中国在诸多行业的国际市场中所占份额巨大,疫期影响所产生的供给缺失并不是其他国家短时间内能填补的,大多数外国客商更换供应商的成本比较高,所以中国制造整体优势不变,外贸企业冷静应对即可。
2
活用国家政策止损
从近期外贸企业的反馈看,不可抗力证明、展会费用追讨、货物受疫情影响被非正常扣押等三个集中遇到的情况,都已经被商务部《关于帮助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克服困难减少损失的通知》所覆盖,3月财政部与税务总局重磅联合发布了提高出口退税率的里程碑式文件——《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公告》,各部位、各省市也纷纷根据外贸行业需求陆续出台了相应政策。
3
做好全公司话术管理,加强沟通
梳理手头订单,因疫情影响交付的,争取谅解;影响交易成本的,争取协商一致。多向客商传递疫情的官方利好消息,如果有客商所在国也受到疫情影响,及时表达支持,共度难关。
4
搭建线上营销体系
过去讲“线上和线下营销要形成有效配合”,但是现在短时间内,只能“一条腿走路”,借助线上营销保持业务增长。特别指出,企业可以在这段时间着重强化线上优质内容的生产能力,用更多维度的内容展示企业实力,这是国内企业普遍缺乏的。
5
通过全触点管理增强跨境交易的信任感
利用像询盘云这样的营销一体化SaaS软件,管控线上与客户交互的全触点(包括流量媒体、网站、主页、在线聊天、留言表单、WhatsApp、Messenger、邮件等),应对客商在线上对品牌实力的考察,做好对客户的线上接待、影响与转化。
6
使用打通全流程的工具管理工作和分析业务数据
由于员工复工节奏不统一,企业面临远程办公的问题,对于远程办公的企业或部门来说,管理思路必须转变,无法面对面复盘,不能完全依赖员工自律,必须保证工作记录和营销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让管理行为更加有的放矢。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疫情对外贸的影响及应对

挑战
应对
延期复工导致企业生存压力骤增1.企业自身延期复工2.上游供应链和物流延期复工3.订单交付和回款延期4.企业资金链紧张
1.提前与上游供应链沟通,做好生产恢复和交付管理2.提前做好员工隔离、安置、心态调整、招聘等各方面安排3.做好疫期生产预案,准备好防疫物资4.活用政策解决疫期困难
防疫及远程办公提升企业管理难度1.聚集性感染风险2.远程办公的协同与管理
1.在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做好生产现场的防疫2.有条件实行准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管理3.做好对线上工作任务的有序化管理4.借助管理工具做好日常工作的记录、监督和考核
疫情倒逼企业重视线上营销与管理1.展会等线下方式受限2.交易双方的沟通转到线上3.物流管控提升成本和风险4.外国客商心态变化5.美印借机升级贸易战6.食品生物制品行业受限较大
1.以正确心态认识短期内的营销困难2.活用国家政策止损3.做好全公司话术管理,加强买卖双方的沟通4.搭建线上营销体系5.通过全触点管理增强跨境交易的信任感6.使用打通全流程的工具管理工作和分析业务数据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海外疫情爆发,给外贸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2020年3月11日晚,世卫组织(WHO)将新冠疫情调整为“全球大流行”级别。另外,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再次开启暴跌模式,超过10国股市发生熔断。同时,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逐渐由需求端蔓延至供给端。

    在此次疫情中,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圈”、以德法意为核心的“欧盟经济圈”以及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经济圈”的疫情最为严峻,而这三大经济圈拥有全球30%左右的人口,并且贡献了全球70%以上的GDP。因此,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这三大经济圈无法得到快速、有效的遏制,全球经济恐将面临下降风险。

    鉴于各国应对理念、防控措施、医疗资源存在较大差异,海外疫情蔓延态势何时终结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初步预测,如果各国防控有力,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协同防控效应,那么疫情有可能在6月底基本得到控制;否则,全球蔓延很可能延续到下半年甚至成为跨年度疫情。国内疫情流行高峰刚过去,国外疫情接力爆发,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带来的是来自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但同时,海外没有迅速重视疫情,也相当于留给中国至少3-4个月的时间差,可以先于海外快速组织恢复产能,更有利于制造业对外输出。

    具体地,海外疫情爆发对中国外贸的影响要分行业和企业来看。

关键点在于:

1
整体需求规模下降,但局部存在“宝藏”
当前欧美日韩占据中国出口市场约45%的份额,如果这些主要出口市场的疫情持续升级,并导致其经济增速放缓或出现衰退,中国出口企业恐将在“中美贸易摩擦”的阴霾下再次受到挑战,外贸订单将进一步减量。但换个角度看,需求下降不等于爆零,当供给端主要国家也遭受疫情重创,市场供给能力无限接近维持生产生活秩序的最小阈值,那么原本非必需产品也会“身价”升值,迎来爆发机会。
2
产业价值链受阻,倒逼企业升级
从全球价值链网络关系来看,东亚、北美和欧盟是当今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的三大核心节点,且越是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产品,往往就越离不开三大节点间的通力协作。如果其他主要经济体因疫情爆发而大面积停产,中国企业也很难在全球价值链网络瘫痪的情况下独善其身。但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成熟、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决定了我国中长期的比较优势地位仍然相对稳固。而聚焦企业个体来看,产业升级变得尤为紧迫,如果不尽快从过度依赖他国零部件、原材料、机械设备和配套服务中脱离出来,那么欧美日韩疫情的进一步升级及大规模停工潮,就极可能会诱发企业的断供危机,加剧疫情对企业生存的冲击。
3
国际市场或将迎来一次大规模“洗牌
过去,一些中高端市场被欧美国家把控,而疫情的爆发对全球都按下了“暂停键”,最先与疫情交手的中国企业,有非常大的机会在这样的时间差中跻身到更高端的市场,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更加稳固。而至于企业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完全在于企业自身的思考与应对。比对全球竞争格局反思自己的短板:是品牌?是获客?还是研发?如果是技术研发方面,那么是否有机会进行补足?如果是品牌获客能力,那么是不是要通过改善营销进行优化?总而言之,机会是存在的,但能够脱颖而出的一定是那些保持思考、理智应对的企业。
4
一定时期内对生活和医护用品的需求提升
疫情导致全球对医疗物资及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激增,对相关行业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利好。类比国内疫期市场状况来看,需求旺盛的产品包括:医疗防疫用品、洗化用品、家用工具、家居园艺品、室内娱乐产品、家用健身器材(设备)、家用电子产品、家用办公产品、家用清洁工具、方便食品、远程办公教育产品、无人机、自动化智能产品以及这些行业的相关产业。近期已经有部分有条件的工厂转做或增加了相关品类的生产线,为企业赢得了生存发展的新机遇。但需要注意,生命健康安全相关行业资质审核非常严格,务必确保在做好相关准备的基础上,调整企业战略。
5
线下贸易遇冷,线上模式迎来新机遇
海外疫情的爆发进一步降低了线下交易的可能性,线上营销的地位空前提升,依赖于线上营销产生的出口额会大幅提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与此同时,非特殊行业(医疗防疫行业)在这段时间拼的一定是经营管理能力,行业属性反倒会最大程度被淡面对此消彼长的全球疫情新局面,除国家层面的调控外,外贸企业

自身也应该做好应对危情、寻找机会的准备:

1
保持独立理智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面对疫情,即便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采取的策略也都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企业全面从紧,而有的反倒加大了在生产、品牌、获客等方面的预算。不能武断地判断孰是孰非,因为疫情是一张开放的“试卷”,没有统一答案,唯一能够确保取得高分的,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抗疫局势,外贸企业一定要深入本行业、本企业状况进行理智的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仅凭新闻消息调整策略。片面看待全球疫情影响是会误判商机的,你以为会爆冷的行业可能会因为供给不足逆势升温,你以为会被动摇的地位反倒有机会在全球大洗牌中逆袭升级。关键的,还是正确认知自己与环境,根据企业自身的品牌节奏去制订策略,不能因盲目判断葬送企业生命,也不能浪费任何一次危机,因为当疫情退潮时,明明白白活下来的企业,一定会迎来大的爆发。
2
增强产业链韧性,实现产业升级
疫情倒逼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一方面,外贸企业要继续推动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另一方面,针对当前暴露出的供应链薄弱环节,企业也要增强产业链韧性,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
3
开拓更多市场增量
凡是能产生订单的地方都不要放弃,这段时间可以从需求放量的行业中寻找机遇,如医疗、食品、卫生用品、室内娱乐健身、远程办公/教育产品等。在出口市场方面,建议企业同时紧密关注“一带一路”国家,中国的援助或将帮助这些国家尽快恢复经济秩序,在欧美需求大幅下降的背景下,释放大量商业和贸易机会。
4
修炼内功,加快数字化转型
从国内市场经验来看,已经前瞻性地进行了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在此次疫情大考面前优势明显,不仅受到冲击较小,甚至还产生了更多的商机。所以,非特殊行业的外贸企业,不妨利用这段时间修炼内功,把线上营销体系搭建起来。这次疫情是一个分水岭,未来线上营销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海外疫情爆发对外贸的影响及应对

影响
应对
视行业、视企业而定
国家调控+企业自身应对
1.整体需求下降,但局部存在“宝藏”2.产业价值链受阻,倒逼企业升级3.国际市场或将迎来一次大规模“洗牌”4.一定时期内对生活和医护用品的需求提升5.线下贸易遇冷,线上模式迎来新机遇
1.保持独立理智思考,不要人云亦云2.增强产业链韧性,实现产业升级3.开拓更多市场增量4.修炼内功,加快数字化转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疫情全球大流行下进一步稳外贸的对策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受疫情影响,相关企业或因全球总体需求减弱而致对外贸易下行压力增大。

    企业总体复工情况良好,中小微企业复工比例较低,沿海省份复工比例高于内陆省份。参与调研的企业复工比例达到94%,其中,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复工比例均超过九成,但小微企业复工比例较低,为77%;沿海地区省份复工比例为97%,高于内陆省份的90%。员工数超过1000的企业复工比例达到98%,其中超过六成的企业产能恢复高于80%,企业生产趋于稳定。

    进口相对于出口下降趋势更和缓。排除节假日因素,参与调研的企业本年度进口额下降虽超半数,但降幅不大,且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进口额与去年同期持平,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仍有韧性,内需仍有潜力可以挖掘;本年度出口额同比下降的企业达71%,同比降幅超30%的企业达27%,说明外围不确定性增大,经济下行压力加剧,我国经济发展或由“出口导向”转向“内需拉动”。

    在疫情严重的国家地区中,企业与日本往来最多。参与调研的企业与日本有贸易往来的占46%;韩国次之,占36%;德国占26%,排名第3;意大利、法国也较多,分别占19%和18%。调研结果显示,与日本有贸易往来的企业,从生产类型看,以生产型为主;从区域分布看,长三角地区以及辽宁、福建等省份对日贸易占比大,均超过50%,分别为51%、71%、67%。

    订单合同、用工、国际物流方面困难诉求最多。有订单合同困难的企业占50%,有用工困难的占49%,有原材料供应困难的企业占49%,有国际物流困难的占36%,有现金流困难的占30%,有国际贸易壁垒困难的占15%。

    (一)、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

    订单锐减。调研中,企业反映,由于全球消费需求停滞、国外上下游客户受疫情影响减产或销售收入无法实现、客户仍在观望尚未签订本年度订单、客户对销售额下降的预期等,均会直接导致订单减少。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33%的企业预计新订单会减少;二是25%的企业反映,出现了长单减少或短单取消的情况;三是21%的企业反映,现有订单履约困难。

    原料短缺。调研中,49%的企业反映存在原材料供应短缺情况。其中,27%的企业反映,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国外原材料供应短缺,以日本、韩国进口的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三极管、电容、内存条、触控屏等),化工原材料(聚丙烯树脂、涂层树脂、铜箔等)居多;47%的企业反映国内原材料短缺,涉及商品较为广泛,其中包装材料、纸张短缺最多。

    成本攀升。国际物流成本上升是调研中企业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调研结果显示,物流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34%的企业反映国际物流成本上升压力加大。海运、陆运、空运费用均上涨幅度较大,尤其是空运,大部分航线运费上涨达几倍,比如东南亚航线价格为原来的2—3倍。二是21%的企业反映,由于疫情影响国际物流企业劳动力短缺、航班急剧减少,运力下降严重。陆运主要以反映中越口岸运力下降的居多,海运方面,船只到港时间有所延长。三是16%的企业反映港口航运效率下降、时间延长,部分港口滞港、理货时间长,部分航线因爆仓而导致延误。

    壁垒抬高。调研显示,遇到北美地区贸易壁垒的企业最多,占比27%,主要反映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因素影响;其次是亚洲国家的贸易壁垒,占比20%,多集中于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东南亚国家的农产品配额等;反映欧洲贸易壁垒问题的,占比15%,主要来源于欧盟各个国家疫情期间升级防控措施。

    (二)、关于稳外贸的对策建议

    疫情期间以及复工复产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稳外贸工作不容乐观。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六稳”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保”。为帮助外贸企业有序复工达产、复商复市,纾解经营压力,助力其参与国际竞争,尽早化危为机,克服全球疫情形势的不利影响,政府需要综合施策,不断完善和创新监管制度,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转变职能实现方式,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做好全球信息发布,实现精准预警

    一是供应链信息预警要及时可靠。如前文所述,目前国际航线运力下降,企业不得不临时选择中转航线或暂停物流运输。在此期间,国际物流信息将一直处于不确定状态,各国口岸和内陆的防控措施将进一步提高物流时间和成本,企业将面临物流成本上升和交货迟滞的风险。如能及时了解国际物流航线航次、价格、口岸通关情况等相关信息,将有利于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控制成本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是产业链信息预警要全面到位。随着产业链不断细分,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多点阻滞情况的影响,一些外贸生产型企业在深度参与全球分工的同时也处于产业链脆弱的境遇,一些关键细分环节供应商数量少、可替代性差。掌握关键地区关键工厂的生产情况,预判供应链安全与否,对企业生产经营致关重要。

    建议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建立供应链和产业链信息预警平台,整合国际物流、全球口岸、国际市场供给等方面数据和信息,向企业和其他政府部门提供预警服务。

    2、做好提振内需工作,积蓄出口实力

    一是激发“世界市场”内生动力。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以往提到“出口转内销”,表述多为“促进内销便利化”“简化内销手续”等。我国作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因疫情暂时失去订单的外贸企业,要支持鼓励其参与经济内循环,保持一定的生产制造能力,并指导有关生产企业实现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型。

    二是发挥“世界工厂”集群优势。针对加工贸易企业或将面对的订单断崖式下降的风险,要出台有利于加工贸易发展的制度举措,一方面,最大限度发挥保税制度优势,进一步做好保税制度下的国内产业链与供应链顺畅对接,确保保税货物国内链条各环节高效、便捷流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要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拓展营销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是培育“世界办公室”营商环境。服务贸易是开放型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增长极的关键所在。要依托“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优势,夯实服务贸易发展基础,近期可支持与货物贸易相关的生产性服务发展,比如推动环境风险低的全球维修与再制造项目在保税制度支撑下运作,形成对外贸易发展新动能,稳步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再如,可考虑将线下加博会调整为线上平台并使之常态化,助力“出口转内销”通过各类线上平台实现销售等。

    四是继续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大力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贸易关系,帮助外贸企业建立“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网络。疫情期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却稳步增长,我国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25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外贸企业大力拓展相关贸易网络,发掘新的比较优势,不断丰富优化外贸结构。

    建议关注重点领域出口企业的生产制造情况,保持或加强我国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已有优势地位和供应链稳定,出台政策鼓励引导企业拓展国内外新市场。

    3、打好政策组合拳,为中小微企业纾困

    疫情期间,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也更为明显,资金链、供应链、市场销售,受影响相对最重。中小微企业稳定直接关系到就业和经济稳定。一是建立政府与中小微企业无障碍沟通渠道,确保企业畅通传达困难和诉求。比如,部分小型贸易公司,虽然人少规模小,但却是某地区某行业生产原料或生活用品的唯一贸易商,其遇到的困难和运转不畅将传导到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影响更多人的就业和生产。二是要运用好银行信用和金融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精准滴灌”,盘活流动性,帮助其持续经营运转。三是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对接龙头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争取借龙头企业平台资源,作为配套企业,寻求更多国内订单或借船出海达成新订单。四是出台政策引导中小微外贸企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加大线上电商推广力度,利用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深入细分外贸市场,研发新的热销产品,争取新订单度过“寒冬”。

    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发挥优势,牵线中小微企业与龙头企业,做好产业链“补链”“粘链”工作,确保制造业和服务业生态链向好发展;金融部门持续精准向中小微企业提供流动性,电商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外贸企业打破路径依赖,加大线上推广力度,为企业打造物流、通关、贸易、金融等供应链设施和商业线上服务综合体。

    4、做好因地、因企施策,实现精准帮扶

    外贸企业类型众多,受疫情影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同,产生原因也极为多样,对养殖和食品加工类外贸企业而言,主要面临贸易壁垒抬高问题。疫情发生后,多国已禁止从中国直接进口动物产品及原料,贸易壁垒抬高已造成一些出口农产品订单取消、延迟或转移,而且未来或将面临更高的国际市场准入门槛。针对此问题,海关总署等政府部门已加大对外交涉力度,积极帮助企业协调国外相关部门,推动有关国家取消或调整(降低)限制性措施的准入门槛,财政部等政府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出台给予相关企业补贴等措施;对加工贸易企业而言,其主要面临交货延迟、未来订单减少或取消等问题。为此,需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贸易类型的企业的诉求汇总、梳理、分类,政府各部门在分类综合施策的支持帮扶机制下,实施“一企一策”,进而实现靶向式的监管与服务。

    建议发挥海关属地化核查对外贸企业全覆盖的优势,畅通信息渠道,掌握第一手的企业生产和诉求情况,利于精准施策,分类帮扶。

    5、做好执法数字化、智能化以及联合执法工作,提升综合治理效能

    一方面,复工复产后,外贸企业不仅提升防疫消杀管理水平,大幅加快了云办公和智能化生产管理的进度,人力资源的运用也更为灵活。外贸企业对政府服务的全面网络化、监管的远程化智能化诉求也更加强烈。疫情期间海关总署创新核查模式,开展“互联网+核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核查以及“云验核”“云盘点”等网上核查作业,共涉及624起,创新举措受到企业欢迎。

    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不少企业呼吁“网上核查”创新模式延续实施期限,形成常态化的监管制度。另一方面,在政府执法数字化、智能化方面,近年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需要在如利用5G、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法律文书送达、电子签章、远程监管等方面做进一步突破,进而推动实现政府执法与外贸企业经营数字化、智能化同步,促进企业进出口更加高效、便捷,最大限度降低制度交易成本,释放改革红利。

    建议加快推进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执法全过程的应用,推进部门联合执法,用政府治理的科技创新引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2020年中国外贸出口的建议

    1、政府、平台、制造业企业应该更及时沟通和传递积极的信息给国际采购商

    目前很多采购商取消订单,持观望态度,核心还是对于中国目前高效率防控疫情缺少信息了解,如果政府通过媒体及时沟通,企业通过视频、照片,及时跟海外采购商证明交货能力,电商平台提供信息保证,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打消海外采购观望心理。

    2、资金链压力是重中之重

    目前的疫情让中小外贸企业都面临资金压力大、银行贷款还款能力差等问题,针对目前的危机,地方政府可以考虑成立专项资金,延长银行还款时间,给予优质外贸企业授信和融资渠道,这是真正解决目前中小外贸企业困境最实际的方法。

    3、加大线上营销力度

    受疫情影响,大量传统展会买家即将转向线上采购。LinkedIn、Facebook、GoogleAds、YouTube、VR技术等线上渠道是外贸企业树立品牌,增加曝光,挖掘客户的解决方法。传统线上+新兴线下的多渠道并进,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风险,提高转化效率。以下是线上营销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外贸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15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