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及普及率、互联网使用率、学龄前触网比例、未成年人的上网工具、未成年网民在网上从事学习活动、娱乐和社交活动情况分析[图]

    一、未成年网民规模及普及率

    2020年5月13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基于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34661名学生的抽样调查,从未成年人互联网接入环境、互联网使用、网络素养教育、网络安全与防护等方面,展示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特点和网上生活状态。

    1、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已相当普及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投资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城乡未成年人的数字差距进一步弥合,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9%,农村未成年人达到90.3%。对比2018年发布的相关报告数据,可以发现,城乡未成年网络普及率的差距从2018年的5.4个百分点下降至3.6个百分点,反映了城乡数字均衡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截至今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统计的截至时间为2019年底,虽然两者有约3个月的时间差,但是仍然具有可参照性。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仍然大幅高出全国人口的互联网普及率28.6个百分点。一些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网络普及率甚至高达99%,极高的网络参与度充分表明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网络世界“原住民”。

    (这里所指的“未成年人”总数是1.88亿,即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中全国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不包含成人教育)人口数,不包括6岁以下群体和非学生群体人数。)

2019年我国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率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成年人学龄前触网比例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这一趋势对家庭的上网技能教育、网络内容监督管理、互联网企业针对性保护机制提出更高要求。

不同学历段未成年人首次上网的时间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3、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认知正向积极

    调查发现,未成年人认为互联网主要是:认识世界的窗口(67.1%)、日常学习的助手(66.1%)、娱乐放松的途径(59.3%)、便利生活的工具(53.1%)、认识朋友的渠道(36.5%)、自我表达的空间(18.8%)。可见未成年人对互联网有自己的认知和态度。

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的积极意义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4、手机是未成年人使用最多的上网工具

    调查发现,未成年网民使用各类上网设备的比例,依次是手机(93.9%)、电视(56.7%)、台式电脑(45.0%)、笔记本电脑(31.5%)、平板电脑(28.9%)。未成年网民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达到74.0%,其中自己有上网手机的为63.6%。

未成年网民上网设备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5、学习、听音乐、玩游戏位列上网活动的前三位

    调查发现,未成年网民上网经常从事的各类活动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网上学习(89.6%)、听音乐(65.9%)、玩游戏(61.0%)。其他还包括:上网聊天(58.0%)、看短视频(46.2%)、搜索信息(44.9%)、看视频(37.5%)、看动画或漫画(33.2%)、使用社交网站(32.0%)等。

未成年网民上网经常从事各类活动的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6、未成年人网上学习与学校课堂教育深度融合

    调查发现,未成年人的网上学习,依次是:做作业(45.5%)、复习学过的知识(44.4%)、在线答疑(40.7%)、背单词(39.1%)、学习课外知识(33.4%)、在线教育辅导(18.3%)。在网上学习领域,成年人主要是搜索、获取信息,未成年人则更多表现为课堂教育的延伸。

未成年网民在网上经常从事学习活动的整体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7、未成年人网上娱乐和社交活动呈现新的特点

    调查发现,听音乐和玩游戏仍然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网上娱乐活动。玩游戏方面,手机游戏占56.3%,电脑游戏占24.6%。看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比例,分别比2018年提升5.7和6.4个百分点。上网聊天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网上沟通社交方式,占58.0%。

未成年网民在网上经常从事娱乐活动的整体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8、初中是未成年人网络社会属性形成的关键期

    调查发现,小学生在网上从事聊天、使用社交网站、逛微博、逛论坛、看新闻、购物等各类社会化活动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其他学历段,初中开始则出现显著增长。如初中生上网聊天、使用社交网站查看或回复好友状态的比例,分别比小学生增长31.5和29.8个百分点。

不同学历段未成年网民上网聊天的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9、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数据显示,65.6%的未成年网民主要通过自己摸索来学习上网技能,通过学校学习获得上网技能的为25.7%。目前的网络素养教育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教学体系,网络操作技能、网络防沉迷知识、自护意识和能力需要得到加强。

不同学历段未成年人上网技能学习渠道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不同学历段未成年网民使用不同设备玩游戏的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二、学龄前儿童上网抓起

    目前,小学生在学龄前就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已达32.9%,预期将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在学龄前就接触互联网。单纯的限制难以达到效果,对孩子上网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才是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方式。《报告》建议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榜样,尽可能增加亲子互动,避免“将孩子交给网络”。鼓励互联网企业开发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保护机制、应用程序和内容产品,提供积极健康、寓教于乐的文化娱乐内容,为家长提供简单易操作的管理工具。

    1、多方齐抓共管防止网络沉迷

    形成齐抓共管格局是解决网络沉迷问题的必然选择。家长应提高对未成年人日均上网时长的重视,教育引导孩子合理规划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和内容。学校加强对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产品的管理,同时密切关注可能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学生家庭情况,对有困难的留守或流动儿童家庭提供关怀,避免孩子将上网作为精神寄托。互联网企业应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完善实名验证、时长限制、内容审核、偏好推送等运行机制,进一步整合软硬件、操作系统、运营商等多方面技术能力,形成统一联动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机制。

    2、针对学段特点开展网络教育

    《报告》指出,未成年人的网络社会属性在初中开始形成,高中得到巩固,应基于这一特点进行差异化教育。

    针对小学生网民,应注重上网时长的管理,培养孩子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鼓励孩子利用网络汲取健康有益知识,避免过度的网上休闲娱乐。

    针对初中生网民,《报告》提出,应侧重其互联网应用技能的培养,重视文明上网、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针对高中生网民,应锻炼其在网络信息甄别、工具使用、创新创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并鼓励其利用互联网提高创造能力。

    3、增强自护能力和社会保护能力

    应推动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推动公安部门、网信部门、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传播暴力色情有害信息、在网络空间对未成年人实施伤害的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研究并推广全网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构建标准明确的未成年人“内容池”机制,设置显著的未成年人不良内容举报投诉通道。

    在社会层面,定期对未成年人网上自护意识和能力进行调查,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在校外打造具有公信力的专业咨询服务平台。

本文采编:CY315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