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6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现状概况及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图】

    一、绿色建筑简介

    随着建筑工业的发展,建筑必须能够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需求,新时期的建筑必须能够实现节约能源最大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降低环境破坏率,减少能源消耗,对建筑工程设备和技术进行完善和创新,提高建筑的品质。这就是 绿色建筑的核心。

    按照国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可以简单概括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运营管理。

    在不同的国家,经济、人文发展水平不同,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不同, 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和理解也存在差异。世界第一代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是美国的 LEED 认证,英国的 BREEAM 认证,目前占据世界大部分市场。在第一代基础上借鉴并发展起来的有德国 DGNB 认证,中国 ESGB 认证。

    在中国,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并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

美国 LEED 体系

英国 BREEAM 体系

中国 ESGB 体系

    二、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1、三个阶段

    绿色建筑概念由建筑节能深化而来,绿色建筑不仅要求“节能”,还 要求“节地、节材、节水、环保”等。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中国经 历了 30 余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 年到 1995 年的起步期: 1982 年原国家能源委员会下达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 4 项科研课题。机构研究推进并取得成果。

    第二阶段,1995 年到 2005 年的成长发展期:开始构建节能标准体系。 1995 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95 颁布。

    第三阶段,2005 年后全面发展期,节能设计执行率为 99%,施工执行率 为 95.4%,逐渐向绿色建筑方向深化。大量法规颁布,渐成体系。

    2、绿色建筑进入全面深化发展阶段

    随着节能建筑的发展,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适用范围上,政策法规从民用建筑覆盖到公共建筑,进一步到工业建 筑;改造对象上,从新建建筑到既有建筑;节能标准上,要求不断提升;节能方式上,从围护结构,到采暖照明、运营管理。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与技术规范已经覆盖了设计到运营的各个方面。

    200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标志着我国建 筑优化改造开始由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深化。十几年来,相关法律法规 不断推出,目前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绿色建筑政策法规逐步推行

年份
政策法规
2005 年
《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
2006 年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7 年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2007 年
《绿色建筑施工导则》
2007 年
《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报表制度》
2011 年
《中国绿色建筑行动纲要草案》
2012 年
《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3 年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2016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2016 年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

    2013 年,《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指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 亿平方米;2015 年末,20%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要求; 2020 年,30%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要求。正式吹响了绿色建筑加速发展的号角。

    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 若干意见》提出,要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实施城市节能工程,推进节能 城市建设。

    2016 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20%以上,到2025 年,该比例为50%以上。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部分绿色建筑奖励政策

政策法规
主要内容
2012 年《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 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2012 年二星级绿色建筑奖励 45 元/ 平方米,三星级建筑奖励 80 元/平方米
2012 年《上海市建筑节能项目专项 扶持办法》
二星级住宅 2.5 万平米以上、三星级住宅 1 万平米以上;二星级公共建 筑 1 万平米以上、三星级公共建筑 0.5 万平米以上奖励 60 元/平方米; 预制装配式结构奖励 100 元/平方米
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 资金暂行办法》
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项目最高有 2000 万补贴
上海市《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实施方法》
应用可再生能源的房地产企业可以拿到没平方米 50 元的政策奖励
河北省邢台市
对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项目,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 50%。

    三、我国建筑节能行业现状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建筑行业总产值为 18万亿元,占 GDP 比例为 26.6%,建筑行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社会节 能减排治理的首要对象。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比约 34%。人均建筑能耗水平为423kgce(千克标准煤),能耗较低。人均能耗与人均 GDP 有较强的相关性,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相关系数为0.93。目前全球建筑能源消耗已超过工业和交通,占到总能源消耗的 41%。我们认为随着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建筑功能、舒适等要求逐渐增加,未来人均建筑能耗将有上升趋势。我们需要通过绿色建筑手段对建筑耗能 加以控制。

    中国自然资源水平匮乏。尽管自然资源总量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数据显示,2013 年人均煤炭资源占有量是世界 水平 76.07%;人均石油占有量是世界水平 12.64%;总体来说,是资源 水平比较匮乏的国家。

2013年中国与世界主要资源水平对比

 
总量(亿单位)
人均
世界人均
占世界平均水平
水资源(立方米)
27957.86
2054.64
7337.99
28.00%
森林面积(公顷)
2.0769
0.15
0.6
25.44%
耕地面积(亩)
20.27
1.49
4.8
31.03%
草原面积(公顷)
3.9283
0.29
0.64
45.11%
石油储量(吨)
33.6732
2.47
19.57
12.64%
煤炭储量(吨)
2362.9
173.65
228.29
76.07%

    纵观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经历了“牺牲环境发展经济— 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过去十余年,世界单位 GDP 碳排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国 家与高收入国家。中国刚刚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业,单位 GDP 碳排量 也逐渐趋高。随着人口增加与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带来的双重放大效应, 预计未来将达到更大规模的碳排量。节能减排需求迫切!

中等收入国家碳排水平高企

建筑行业规模逐年增长

    自 8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房屋建筑投资。据统计,2015 年,中国已有建筑面积约为580 亿平方米,施工面积为124.3 亿平方米,竣工面积为 42.08 亿平方米。随着中国经济逐步下行,房地产投资更成为维护经济稳定的重要引擎。我们预计2020年,全国建筑竣工面积将达到 58 亿平方米。

    纵观建筑节能情况,建筑耗能占总耗能比例大、高耗能建筑比例高、 节能状况落后是我国建筑节能的三大现状。

    四、绿色建筑市场未来投资前景可期

    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绿色建筑节能效率可以到 40-50%。若按人均 建筑能耗 423kgce,每年节约能耗 181.89kgce 能耗,约合 1485.4kWh,按 照每度电 0.6 元计算,每年节约 891.26 元。考虑当今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约合 105 元/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 34 平方米,节约的能耗可以在4 年内覆盖节能建筑增量成本。

    1、经济发展,建筑市场体量极大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的增量市场,可望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复苏的春风,迎来行业的大发展!

    随着“十三五”计划发布建筑产业将继续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2015 年,中国建筑产业投资增速呈下滑趋势,作为维护经济稳定 增长的重要力量,政府于2016 年“两会”发布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并提出2020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的目标。我们认为,政府基建目标的推出为今后五年建筑行业增长提供的坚实的保障。

2006-2015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与建筑业GDP占比

2006-2020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与城镇化率

新增贷款回暖预示经济趋向宽松

    新增贷款与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是建筑业产值增长与宏观经济的先行 指标,我们认为2015年开始新增贷款的回暖是中国经济趋向宽松的信号,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温和增长更预示着建筑行业现金流的回暖,成为建筑行业复苏的第二层保障。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调研现状及未来前景评估报告

本文采编:CY317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共九章,包含中国绿色建筑行业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中国绿色建筑行业领先企业发展分析,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策略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